鍾建國也打破常規,提前表態:“我認為瑞春同誌的意見很好,胡小冬還年輕,等以後高塘鄉的各項工作都上去了,再提拔也不遲,不光是胡小冬,想提拔別的人也行嘛。”
一下就有三個常委明確反對提拔胡小冬,而且提議將馮宣調到高塘鄉去,從一個條件好的鄉鎮平調到一個條件差的鄉鎮,明顯帶有懲罰性質。
一時間,常委會上出現了冷場。
紀委書記方學軍道:“我認為,落後鄉鎮也不是就不能提拔幹部,落後有很多種情況,有些是曆史形成的原因,基礎太差,縣裏的支持也不夠,等等,確實優秀的幹部,還是可以提拔的。”
劉瑞春馬上反擊:“問題是,胡小冬很優秀嗎?非要提拔不可嗎?我看未必。”
現在的態勢,已經不是要不要提拔胡小冬了,而是誰要是再堅持提拔胡小冬,就是跟鍾建國等人作對了。
這樣的局麵,也是有些出乎胡晨陽的意料了,這些人幹嘛這麼激烈?
細想一下,卻又是有道理的。
劉瑞春也好,鍾建國也好,其實都是在拉李榮德,想借阻止胡小冬的提拔,鞏固他們牢不可破的“鐵三角”。
是的,胡晨陽與李榮德關係不錯,李榮德是欠了胡書記人情的,所以,一般來說,有些事,李榮德的態度有些含混,不想公開反對胡書記。
這是鍾建國和劉瑞春比較擔心的。
李榮德是德修縣本地幹部,“李家三虎”在德修縣還是很有些勢力的,也正因為如此,李榮德在與胡水源的爭鬥中處於優勢,現在,鍾建國、劉瑞春借胡小冬的事發力,最後胡小冬的提拔無論是通過或沒通過,胡書記都得罪了李榮德和李家三虎,再由不得他在李榮德麵前做好人了。
想明白了這層道理,胡晨陽也不著急,看了徐朝陽一眼。
徐朝陽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了。
徐朝陽道:“高塘鄉的工作長期上不去,這是一個事實,但是,胡小冬同誌作為我縣第一批駐村指導員,工作確實做得很紮實,這樣的駐村指導員很受農民歡迎,這也是事實,我認為,提拔胡小冬,就是給全縣所有駐村指導員一個明確的信號,是給他們樹一個榜樣:隻要踏踏實實為群眾服務,就有機會得到提拔、重用。”
胡晨陽點點頭,又問包運祿:“包書記,你的意見呢?”
包運祿顯得有些猶豫的樣子,道:“既然意見不統一,先放一放吧?”
“放一放”,就是抹稀泥,這個態度,基本上算是支持鍾縣長這邊了。
這說明,鍾建國一夥,最近在包運祿身上也做了文章了?
這時,,一向跟在包運祿後麵表態的宣傳部長謝美萍舉手道:“胡書記,我說二句吧?”
胡晨陽微笑道:“請講。”
謝美萍道:“胡小冬是不是很優秀,以前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這次,我也跟隨胡書記下了鄉,還到胡小冬擔任駐村指導員的村子裏去了,聽到了村裏老表們對胡小冬的評價,我認為胡小冬是一個優秀的鄉鎮幹部。大家知道,胡書記來德修縣以後,推行了駐村指導員製度,這也是經過常委會討論通過的,我很讚成朝陽同誌剛才的意見,在駐村指導員當中擇優提拔幹部,是有特殊意義的,對全縣一大批駐村指導員都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所以,我認為應該提拔胡小冬。關於馮宣同誌是否調高塘鄉工作,我認為可以考慮,但是,建議先經過必要的組織程序,下次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