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走訪西鄉片(中)(3 / 3)

胡晨陽“恩”了一聲,“‘勝子達永德,文秀顯朝庭’,嗬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加‘學而優則仕’。”

胡顯揚嗬嗬笑道:“是,以前,村裏出了個進士,這句話,就是他留下來的。”

胡晨陽又問道:“這位胡朝義老先生回台灣了麼?”

“沒有。帶著老婆孩子出去旅遊去了。還會回來。”

胡晨陽看看何曉靈:“看看,要是不來這一趟,你能掌握這個信息?”

“是,”何曉靈承認,“是我工作做得還不細。”

胡晨陽道:“看你態度不錯,這次就不批評你了。”

胡顯揚說,胡朝義是台灣“小蔣”的“青年軍”出身,49年去了台灣,後退伍,跟當地一位台灣女子成了親,半輩子打拚,擁有了一家中型建材企業。胡朝義10年前第一次回到大陸探親時,已近古稀之年了,父母早已作古,是弟弟胡朝禮承擔了孝敬父母的責任。今年,胡朝義回來修墓,對這個弟弟是非常的感激,也很想補償一下他,胡朝禮告訴兄長:母親生前念叨過很多次:“村裏要是有個學校就好了。”

所以,胡朝義捐建一所小學,是要滿足母親的心願,同時,他也一再強調:村裏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才有可能‘改命’。”

“讀書改命”,很台灣人有意思的說法,與“知識改變命運”其實是一個意思。

得知了這個緣由,胡晨陽很是感慨:“‘勝子達永德,文秀顯朝庭’,已經深入到一個家族的血脈裏了。”

關於捐建小學之事,胡晨陽對胡朝禮道:“老胡,你大哥名叫朝義,你叫朝禮,能不能這樣,從你們兄弟兩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就叫‘禮義小學’,好不好?”

胡朝禮聽了,很是激動:“禮義小學,好,好晚上,我大哥會打電話來,我跟他說這事,我告訴他,這是縣委胡書記給起的名字,他一定得答應”

更讓大家感動的是,胡書記還提出要去看看胡朝禮母親的墳地,向老人家表達敬意,結果,胡朝禮連說“不敢當,不敢當”,村支書胡顯揚也幫著勸阻,胡晨陽這才道:“那這樣,等胡朝義先生回來,我再來拜訪他,到時再說。”

告辭了胡朝義等人,胡晨陽與何曉靈往回走,何曉靈道:“胡書記,你真要去胡家的墳地啊?”

胡晨陽道:“這有什麼?人家捐資助學,我給老人家鞠幾個躬,磕幾個頭,有什麼不應該的?華夏文化,講究仁至義盡,仁義也是一種力量,懂嗎?”

“仁義也是一種力量,”何曉靈咀嚼了一會,道:“也許,這就是人格魅力吧? 難怪……”

“難怪什麼?”

“聽說,李縣長的兒子冒犯了你,你還請人給他療傷?”

“消息挺靈通啊?”

“那當然。聽說受傷的還是位美女部長呢。”

“對。你長得和她有點像。”

“啊?真的假的?”

胡晨陽挺認真的樣子:“真的,她其實也很普通,父母是老師,這幾年,就是踏踏實實工作,最初也是在鄉鎮工作,說是團委書記,其實什麼都幹過,肯吃苦,也肯琢磨,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曉靈,美女從政,有優勢,也有劣勢,有時候,不要在意別人在背後說什麼,自己行得正,走得直,你就無敵了。”

“恩,我記住了。”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