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德修縣第一期駐村指導員培訓班在縣農行招待所開班,這個培訓班,後來被某些人戲稱為德修縣的“黃埔一期”。
縣委書記胡晨陽,副書記包運祿,組織部長焦樹誌出席開班儀式,胡書記發表了講話,要求駐村指導員奮發進取,樹立“五種意識”:
一、要有創業意識。德修縣是一個農業大業,卻又是窮縣,許多農民都出去打工了,打工就是創業。還有那些留守在家裏的婦女、老人,也是創業者,組織、幫助他們種好地,安排好生活,照顧好老人和孩子,也是創業。進村以後,要特別注意收集各種信息,了解這個村的曆史和風土人情,家裏有什麼人,有什麼關係在外麵?發動他們積極動員自己的親朋好友到德修來投資創業,很可能他們就會帶給你一個莫大的驚喜總的一句話,德修縣應該進入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應該營造全民創業的氛圍。
二、要有成才意識。駐村指導員任務艱巨,就和我這個秘書的名字一樣,“辛榮”,又辛苦,又光榮。駐村指導員就是要在艱苦的環境中立誌成才。成什麼才?綜合性人才。為什麼說是綜合性人才?因為我們要求駐村指導員成為農村的政策宣傳員、致富信息員、法律調解員、黨建監督員,能做好一個合格的、出色的駐村指導員,你離綜合性人才就不遠了。
三、要有“服務意識”。讓你們當駐村指導員,不是讓你去指手畫腳當領導的,而是去為鄉親們服務的,你就是群眾的辦事員,服務員,有了這種服務的心態和意識,群眾才可能認可你,接受你。
四、要有競爭意識。大家都是駐村指導員,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聲槍響,你就出發了,競爭就開始了,時間一長,差距就出來了,村裏有什麼變化?鄉親們如何評價你們,一比較,一考核就出來了,對成績突出的,跑在前麵的,組織上就是要提拔重用。
五、要有合作意識。駐村指導員有競爭,但那是良性的競爭,更要有合作。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群體,一個又辛苦又光榮的群體。為什麼規定駐村指導員每月交流一次?就是要讓大家互通信息,相互啟發,共同提高。有些事,有些好的想法,一個村可能做不到,做不好,也許大家聯合來做,就可以做到,可以做好,如果一個鄉鎮的力量還不夠,還可以通過縣裏來做。實踐證明,在發展得好的鄉鎮,不可能隻出一個幹部,有可能出一群幹部。
這些道理,大家一聽就懂,聽得出,胡書記對大家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
這期培訓班來了近60名學員,也就是說,有的鄉鎮來了兩個學員。他們大多是鄉鎮的普通黨員幹部,白天上課,晚上就與新來的縣委書記住在同一個招待所,有膽大的,就會到胡書記房間坐坐,一起探討農村的現狀。第二天免不了要跟其它人吹噓一下,到後來,到胡書記房間的人越發多了,房間都坐不下了,胡書記就提議到教室裏,開起了座談會。
胡晨陽在黑板上給大家出了幾個思考題目:
1、村級經濟增長點在那裏?
2、村級組織如何招商引資上項目?
3、如何推出德修縣的名優農產品?至少一村一品,條件好的爭取一村多品。
4、如何開發鄉鎮資源?
胡晨陽在黑板上板書時,瀟灑的也引得大家嘖嘖讚歎。
胡晨陽放下粉筆,幽默地道:“這幾個字,寫得不難看吧?”
大家都笑。
胡晨陽道:“好,你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思考一下,想到什麼說什麼。”
大家圍繞這幾個題目,開始思考。
有學員問:“胡書記,什麼叫一村一品?”
胡晨陽答道:“簡單說,就是你那個村最有特色的產品或產業,比如有的村有烏骨雞,有的地方就沒有,這個烏骨雞那就是你的特色。還有,德修縣不是有句話嗎?做芹菜麵就要用白嶺鄉的芹菜,那這個白嶺鄉的芹菜,也是一品。”
有學員問:“胡書記,我們大梅嶺鄉,山多樹多,還出野豬,野豬算不算‘一品’?”
大家聽了都笑。
胡晨陽道:“野豬當然也算一品,有野豬的地方,野兔、野雞什麼的就更多了,對吧?這就是資源,現代農業,注重的就是綠色、野生、無公害。”
有性子急的,問起駐村指導員的實務操作,胡晨陽答道:“實務操作先不急,到後麵有一個老師會給你們講,她就是駐村指導員出身。”
焦樹誌插話道:“還是個大美女喲。”
大家聽了,很是期待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