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政歌舞團首長也是有點兒納悶:“這藍小桃還跟伍家有關係?”
藍小桃現在也才滿18歲,比幾個月前胖了一點,白了一點,白裏透紅,水靈靈的,真人比電視裏還漂亮。
大家聽說藍小桃很可能要上明年的央視“春晚”,就更高興了,這是佘家人的驕傲啊!
桃還用佘語向客人們唱了一首《挑水謠》:歌中唱道:“崖家沒水燒茶,挑水遠遙遙,有力挑一桶,沒力坐那哭。.”
這其實是一首佘家童謠,是說大人們都出去忙農活了,燒水這種活自然是家中的小孩子來做啦,可是,我家裏沒水了,我又太小,沒力氣挑得動一桶水,挑了半桶水還灑掉一多半,傷心啊,隻好坐在地上哭,怕父母回來會罵我。
這首歌,又有趣,又溫馨,讓客人們聽了噓唏不已,驚歎古老的佘家山歌在鳳凰嶺得到了如此完整的傳承與發展。
鳳凰嶺山歌隊也載歌載舞,與遠道而來的親人聯歡,到後來,很多人都加入了唱歌跳舞的行列,氣氛十分熱烈。
“認親”,所有的接待安排都是圍繞“認親”而精心準備的,溫馨、溫暖,血濃於水。
客人們帶來了二本大相冊,一本是介紹粵海省佘家的情況,一本是介紹閩西省佘家的情況,通過這些照片,大家看到,無論是粵海省,還是閩西省,佘族村落都發展得不錯,這是鳳凰嶺人無法比擬的。
這二年,佘族同胞在粵海、閩西都建立了“佘族文化中心”,特別是佘族人最多的閩西,還建起了“佘族博物館”,從照片上看,博物館外形呈弧傘形,很美,也很大氣,博物館甚至吸引了大量海外、台灣的佘家人來尋根問祖。
客人們還帶來了“祖圖”,這是一幅長十來丈、寬幾十公分的土麻布卷軸,在這上麵,用彩筆繪上了40多幅畫像,完整地記載了佘族始祖“盤瓠”是如何創下奇功,如何不畏艱難繁衍出盤、藍、雷、鍾四姓子孫的傳說。
大家翥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祖圖”,最有意思的是,“祖圖”的前幾節竟然有“盤古開天地”、“伏羲畫八卦”、“神農嚐百草”等內容,這與漢族的遠古傳說大體相同,說明佘漢兩族具有相同的史前認識和觀念。
這幅“祖圖”,是兩省“佘族宗親會”帶給鳳凰嶺藍家村人的特殊禮物,藍家村人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始祖的畫像,然後將畫像迎入祠堂。
藍家村人向客人回贈的禮物是村裏藍氏族譜的複印件,客人們尤其是吳自高教授,如獲至寶,有了這份珍貴的族譜,對於研究佘族人在整個江南一帶的遷徙與繁衍,又多了一份極其寶貴的資料。
隨後,在村委會,由郭智文局長主持召開了認親茶話會。茶話會上,吳自高教授解答了很多關於佘族的問題。
聽了吳教授的介紹,大家對佘族有了更多的了解,而鳳凰嶺的鄉親們,也對本民族有了新的認識。
比如,關於盤瓠的傳說,比較公認的說法是:距今約七、八千年前的“高辛時代”,在外番入侵、國難當頭之際,高辛帝發出“英雄榜”,許諾誰要能打敗外番,就將“三公主”許配於他,這時,有個叫“盤瓠”的年輕人挺身而出,揭了高辛的黃榜,隻身前往番營,取了番王首級,為國立了大功,因而得到高辛帝的褒獎。高辛帝踐諾將盤瓠招為駙馬,並賜封為“忠勇王”。忠勇王與三公主婚後生了三男一女,然後舉家遷往潮州鳳凰山墾山狩獵,繁衍出眾多佘家子孫,忠勇王和三公主就成了佘族共同的始祖。
胡晨陽聽了不能不驚歎:七、八千年前,那是什麼概念?那是比黃帝、炎帝還要稍早一些的遠古時代啊。
吳教授認為,這種關於盤瓠的傳說,其實不能看作是佘族的“曆史”,但它卻是佘族的文化,反映的是佘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忠”、“勇”的精神。
“忠”就是忠誠,忠於佘族,忠於華夏,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勇”就是勇敢,勇於吃苦,勇於拚搏,勇於犧牲,勇於勝利。
吳教授還說:傳說中“盤瓠”繁衍了盤、藍、雷、鍾四姓,現在姓盤的已經很難找到了,隻剩下藍、雷、鍾三姓了,而實際上,佘族人中還有其它一些小姓,主要是隨母係而產生的,吳教授舉例道:“比如我姓吳,我母親是佘族,所以,我也是佘族。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