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給你一個教訓(2 / 3)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喬光榮才下決心要將胡晨陽調離廬陽市?

其實,上次溫加林向胡晨陽“指證”林子棟,胡晨陽就已經有一種被利用的感覺了。

到後來,汪國本讓胡晨陽跑京城解決煙廠的合法地位,實在是做過了頭,胡晨陽如果做得不好,一是讓大家失望,二是丟伍家的人。

人家會說:伍家也不過如此。

而胡晨陽做成了這件事呢?人家也會說:“胡晨陽哪能做成這件事,還不是靠了伍家?”

所以,煙廠的事,胡晨陽不得不做,不得不做好,做好了還得不到多大的好。

難怪喬光榮會下決心讓胡晨陽離開!

想通了這一點,胡晨陽又得出第二個結論:“離開也是有道理的。”

胡晨陽接著往下想:喬光榮、方長焰為什麼要讓自己去天高皇帝遠的章貢市,而不是到省委眼皮子底下的洪都市?或者到經濟條件、地理位置相對要好一些的潯陽市?

首先,章貢市雖然不是副省級市,但很有可能作為贛源省的“南部經濟試驗區”,享受實質上的副省級待遇,從方長焰進入省委常委,就可以看出,至少,章貢市委書記是高配的,這種高配的做法,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市委書記比較強勢,在這樣的市委書記領導下,市長一般都比較“規矩”,而不大可能象廬陽市,因為左達來的強勢,汪國本有時難以掌控市委常委會。

顯然,章貢市規格更高,地域更廣,空間更大,其權力格局也更有利於做事。

由於章貢市離省委遠,也要求章貢市的幹部在處理一些事情上要更果斷些。顯然,方長焰是一個強勢、果斷的人。

為什麼不把胡晨陽安排在洪都市?洪都是省會城市,在省委、省政fǔ眼皮底下,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極為複雜,做事的環境顯然不如章貢市,喬光榮顯然是希望胡晨陽多做事,少摻雜到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去。而且,喬光榮指明是要胡晨陽到邊遠地區去,是希望他在更艱苦的環境中得到鍛煉。

用心良苦啊!

想到這裏,胡晨陽腦子清楚多了。

站起身來,再次打量喬光榮的書房,凝神牆上的那幅照片。

照片上的總書記以及他身邊的北辰同誌,哪個不是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經曆?哪個不是在多個地域、多個崗位上工作過?總書記是南方人,卻在北方的老工業基地一幹就是十幾年;北辰同誌是學水利工程的,一畢業就到最艱苦的西部地區去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而他們也正是那樣做的。

到章貢市去工作,不過是換個崗位而已,本質上還是華夏的官場,體製、人際關係,人們的觀念與思維方式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

離開廬陽,到一個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這都是可以接受的,人在官場,是受組織領導和調配的,這個道理也不難懂。

道理是不難懂,但胡晨陽總覺得哪個地方不對勁?

應該是時機不對?此時離開,急促了些,匆忙了些。

是不是自己有什麼時候地方做得不對?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某些方麵不夠檢點?

這一想,胡晨陽有些心虛:自己與司馬若蘭的事,很不檢點。不過,剛剛發生的事,喬光榮不可能知道啊,知道了,也不會是這個態度啊。

那就是工作上的事了?

其實,自己自從調到市裏,不是一直在按照喬光榮要求的那樣,低調做人,紮實做事?各方麵的反應,不說太好,至少,比自己剛到市委時要好多了啊。

胡晨陽有些想不明白了。

……

喬樹軍到了省委組織部,先處理了一下手頭上的工作,她現在其實不算忙,部裏新調增加了一個編輯,原來是負責《贛源政報》的,處理稿件很有經驗。

幾年前,組織部就已經在考慮增加編輯人手,劉部長的意思,是從基層的好作者中選拔一位上來,在喬樹軍看來,胡晨陽正好符合這個條件。首先,他是“好作者”,文章寫得好,文字功底相當紮實;其次,這個作者在新峽縣委工作,有“基層”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