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艱難的決定(上)(1 / 2)

汪國本會如何安排自己?這個問題胡晨陽不是沒想過,但也沒去多想,市委書記的心思,不是他這個鄉黨委書記能夠揣測的。

上次,汪書記對他的敲打,也讓他明白了:汪書記是欣賞他,但汪書記欣賞的是“今天的”胡晨陽而不是“昨天的”胡晨陽,不是那個“愚蠢”到要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去“賭一把”的胡晨陽。

如果沒有後來的奮鬥,胡晨陽為高明亮所做的一切將毫無價值。至少,汪書記不領情!

幾天後,喬樹軍打電話告訴胡晨陽:“汪書記給劉部長打了電話,他想讓你擔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同時擔任他的秘書。”

“啊?當他的秘書?”這個安排真是太意外了。

進市委機關、爬到副處級,這是許多苦苦掙紮在基層、一線的幹部所夢寐以求的機會,胡晨陽就快要實現這一目標了,怎能不jī動?

喬樹軍還道:“晨陽,劉部長不大讚成呢,他說,你已經當過一把手了,再去當秘書,不一定能適應,也不一定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這是劉部長的意思,是不是也代表了喬光榮的意思呢?

胡晨陽想了一下,問:“喬書記的意思呢?”

“爸爸說,你先好好想一想,想清楚了再說。”

“我是要好好想一想。”

“恩。”

放下電話,胡晨陽並沒有急於去“想”,他需要先平複一下jī動的心情。

且不說當不當市委書記秘書,光擔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一職,對胡晨陽就是一個很大的驚喜,這意味著在他“三十而立”之際,已經進入副處級領導幹部序列。

30歲之前,能進入副處級領導幹部序列,這種情況在部委和省級機關比較常見,但在市、縣二級,還是不多的,三十歲,許多人在官場才剛剛起步呢,能提個副科級都算不錯的了。副處級,不是輕易能達到的。

……

晚上,夜深人靜之時,胡晨陽練功以後,開始讓思維馳騁……

汪國本真是老辣!他知道,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這個位置對胡晨陽這類幹部,是相當有力的。

胡晨陽是秘書出身,是玩“筆杆子”的,對同樣是玩筆杆子的秘書處、政研室這類部mén,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歸屬感。在他的“職業設計”中,其實也是想過的:將來不當領導秘書了,能到市委、省委政研室去,潛心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寫出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文章,為領導決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也是件相當不錯的事情。

逆向思維一下:如果在高明亮出事之前,市委調胡晨陽去市委政研室,哪怕不提拔,平調,胡晨陽也是樂意去的。

記得喬樹軍也說過,如果不是高明亮出事,省委組織部很可能就會調胡晨陽去參與《贛源組工》的編輯工作,真要有這樣的機會,胡晨陽也肯定會“屁顛屁顛”就去了。

去上級機關工作,即使職務沒上去,“層次”也上去了。

“層次”很重要啊。

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就因為自己已經擔任過鄉裏的“一把手”了,再去“玩筆杆子”,就適應不了?

這裏說的“適應”,其實有二層意思:一是能力上要適應,所謂“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二是心態上要適應,當過了鄉鎮一把手的人,有人說是半個“土皇帝”,心都再回過頭去“玩筆杆子”,守“清水衙mén”,心態要是調整不好,還真可能不適應,甚至出問題。

胡晨陽相信,自己本質上還是一個“書生”,以他的“功底”,以他多年擔任領導秘書的“修為”,應該能夠適應。

而且,到政研室後,正好可以“充電”,可以以廬陽市為背景,從“中觀”的角度,係統地研究一些政治和經濟理論問題,這對於胡晨陽今後從政,會是一個很好的積累和準備。

胡晨陽還年輕,當“一把手”的機會還很多。胡晨陽記得,汾省某市有一位著名的“改革明星”,就是“棲身”在省體改委“積蓄力量、等待機會”,後來獲得省委書記賞識,下到市裏當書記,到任後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很是幹成了一些事情,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但不可否認,他的作為,為華夏的政治改革做了有益的嚐試,也產生了“轟動效應”。

胡晨陽還記得:有部根據xiǎo說改編的電視劇《新星》,劇中的男主角李向南,也是從省委政研室下到“古陵縣”去當縣委書記的。

據說,汪國本就很欣賞《新星》,推薦大家都看看這本書。廬陽市電視台將《新星》重播了三次,不知這是不是汪國本的意思?

對胡晨陽來說,如果能去政研室,且擔任副主任,絕對是件好事,沒什麼好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