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寧漢電報線和滇黔電報線建設,他均有參與。在被派往日本考察電話時,他曾帶回一名日本技師,赴廣州籌辦電話局,隨後又在上海籌辦電話局。次年,八國聯軍進京,清政府逃至西安,時任上海電報局會辦的周萬鵬奉命建設陝西和河南一線的電報線路,即“蹕路電線”(指皇帝專用電路),5個月後完成任務。1907年,他在上海電報局任上主持“青滬水線合同及膠濟鐵路轉報合同”的談判,德國駐滬總領事一開始不同意列入“德國不再增設電線”的條款,由於周的堅持,終於將此條款寫進了合同。
1908年,周萬鵬先是赴日本主持東三省電線與煙台水線的談判。同年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前往裏斯本參加萬國電報公會,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電聯活動的第一人,會後赴歐洲各國考察電政。會議期間,他了解到我國電政之所以易受製於外人,主要是因為缺少西方各國所具有的統一電報政策與技術規範,於是回國後編輯了枟萬國電報通例枠,使我國電政得以統一,為中國電報技術標準化及與國際電報業接軌打下基礎。
參加萬國電報公會,可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周萬鵬適逢其會,可算是與有榮焉。
電報於1844年正式誕生,很快便跨越國境,成為當時最先進的通信工具。1865年,歐洲各國在巴黎聚會並簽署公約,萬國電報公會由此建立。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沈葆楨和丁日昌等洋務名臣開始試水電報業。最初是沈葆楨奏請開設閩台線,後來因為糾紛問題,僅保留馬尾線。1877年,李鴻章在天津建成16裏電報線,同年,丁日昌建成95裏電報線,1879年,李鴻章建成天津到大沽線,共120裏。中國電報業就此發端。
萬國電報公會也在此時開始與中國聯絡接觸,並連續邀請中國參加萬國電報公會。但此後20多年,清政府因為各種因素,如朝野意見不一,始終未能加入萬國電報公會。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派出周萬鵬參加大會。
1909年,英商在上海惠中旅社設立商用無線電台,侵犯中國電信主權,周堅持原則,力爭撤廢,收歸中國所有。也是在那一年,時任全國電報總局兼上海電報局總辦的周萬鵬,發現上海各局仍在沿用舊莫爾斯機收發電報,效率不高,於是將舊機全部改換成新創的韋斯敦機,使上海電報局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15年,法國在上海顧家宅設無線電台經營商報,該台的設立未經中國政府同意,周在交涉中據理力駁,迫使法方屈服。周萬鵬熟悉電報業務、技術,且管理有方。擔任電報總局提調時,親自製定洋賬方式,派員校核每月列出的詳冊,便於同外商電報公司結算賬務時做到及時正確,原始記錄齊全。1917年,他再次擔任上海電報局局長時,做到“局無閑員,月定獎給”,電報傳遞無稽延,業務收入超額完成。周信奉的格言是“習其事者競其業”,甘願終生為電信事業服務。
當年的寧漢電報線和滇黔電報線建設,他均有參與。在被派往日本考察電話時,他曾帶回一名日本技師,赴廣州籌辦電話局,隨後又在上海籌辦電話局。次年,八國聯軍進京,清政府逃至西安,時任上海電報局會辦的周萬鵬奉命建設陝西和河南一線的電報線路,即“蹕路電線”(指皇帝專用電路),5個月後完成任務。1907年,他在上海電報局任上主持“青滬水線合同及膠濟鐵路轉報合同”的談判,德國駐滬總領事一開始不同意列入“德國不再增設電線”的條款,由於周的堅持,終於將此條款寫進了合同。
1908年,周萬鵬先是赴日本主持東三省電線與煙台水線的談判。同年又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前往裏斯本參加萬國電報公會,成為中國參加國際電聯活動的第一人,會後赴歐洲各國考察電政。會議期間,他了解到我國電政之所以易受製於外人,主要是因為缺少西方各國所具有的統一電報政策與技術規範,於是回國後編輯了枟萬國電報通例枠,使我國電政得以統一,為中國電報技術標準化及與國際電報業接軌打下基礎。
參加萬國電報公會,可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周萬鵬適逢其會,可算是與有榮焉。
電報於1844年正式誕生,很快便跨越國境,成為當時最先進的通信工具。1865年,歐洲各國在巴黎聚會並簽署公約,萬國電報公會由此建立。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沈葆楨和丁日昌等洋務名臣開始試水電報業。最初是沈葆楨奏請開設閩台線,後來因為糾紛問題,僅保留馬尾線。1877年,李鴻章在天津建成16裏電報線,同年,丁日昌建成95裏電報線,1879年,李鴻章建成天津到大沽線,共120裏。中國電報業就此發端。
萬國電報公會也在此時開始與中國聯絡接觸,並連續邀請中國參加萬國電報公會。但此後20多年,清政府因為各種因素,如朝野意見不一,始終未能加入萬國電報公會。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派出周萬鵬參加大會。
1909年,英商在上海惠中旅社設立商用無線電台,侵犯中國電信主權,周堅持原則,力爭撤廢,收歸中國所有。也是在那一年,時任全國電報總局兼上海電報局總辦的周萬鵬,發現上海各局仍在沿用舊莫爾斯機收發電報,效率不高,於是將舊機全部改換成新創的韋斯敦機,使上海電報局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15年,法國在上海顧家宅設無線電台經營商報,該台的設立未經中國政府同意,周在交涉中據理力駁,迫使法方屈服。周萬鵬熟悉電報業務、技術,且管理有方。擔任電報總局提調時,親自製定洋賬方式,派員校核每月列出的詳冊,便於同外商電報公司結算賬務時做到及時正確,原始記錄齊全。1917年,他再次擔任上海電報局局長時,做到“局無閑員,月定獎給”,電報傳遞無稽延,業務收入超額完成。周信奉的格言是“習其事者競其業”,甘願終生為電信事業服務。
周萬鵬一生的頂點是在民國成立後,當時,郵傳部被改名為交通部,他曾任郵傳司司長,兼郵政總局及電政督辦。但後來又轉而擔任上海電報局局長和江蘇電政監督。以通常眼光來看,這似乎是由高走低,但聯想民國早年的紛亂政治形勢,內閣幾月一換的頻率,周萬鵬的命運也屬尋常。他能終身致力於電報和通信事業,已可謂學有所用。而且,盡管一直在這個“油水極多”的部門工作,但他於65歲去世時,家無餘財,可見其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