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近現代蘇州的高僧與知名居士(1 / 2)

民國七年,卓錫上海太平寺。民國十九年二月至蘇州穿心街報國寺掩關,關中佛課餘暇,編成四大名山——普陀、清涼、峨眉、九華山誌。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後,師避難移錫靈岩安居。才三載,而智積菩薩顯聖之刹,乃為大師示寂歸真之地矣。師之示寂也,預知時至。民國二十九年春(1940年),複人書雲:“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雲:“光將死之人,豈可留此規矩。”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二十八日午後一時,召集靈岩全寺執事僧,命之曰:“靈岩住持,未可久懸,當以妙真師任之。”眾表讚同,乃擇於十一月初九日為升座之期。師曰太遲,改選初四。亦雲遲了,後擇初一,師即點首示可。十一月初三晚,仍進稀粥碗許,食畢,語真達和尚等雲:“淨土法門,別無奇特,隻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初四早三時許,妙真和尚至,囑咐其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至五時許,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初五下午二時入龕,麵色如生。師生於清鹹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三日庚辰時,寂於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卯時(即1940年12月2日),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於民國三十年辛巳二月十五日,舉火荼毗。荼毗之期,國內各大名山叢林、蓮社、居士,南洋各佛教團體均派代表參加,約二千餘人。真達和尚為之舉火,火現五色光,頂骨裂五瓣,三十二齒全存,舍利無數,呈五彩。於灰燼中,複得甚多舍利。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即1947年10月)建舍利塔於靈岩山,石質高一丈六尺五寸,複建大殿三間。1947年11月1日,印光大師舍利入塔。後人尊崇印光法師為我國淨土宗第十三祖。在“文革”十年動亂時期,師之舍利石塔亦遭破壞。1983年9月1日,舍利塔重新修造,舉行入塔法會,諸山長老,四眾弟子參加,由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明開大和尚主法,舉行隆重入塔儀式。

2.廣慧和尚

師名圓德,字廣慧,安徽懷寧人,俗姓吳,世居江蘇丹陽縣。父業商,生三子,上人最幼。六歲時(1859年),避洪楊難,與父兄相失,隨母至江北太平汾,依母縫紉為生。幼入私塾,聰穎異常。年十五輟學,傭於商肆。一日觀村中劇演“真武得道”故事,慨然曰:“成仙成佛,端在人為。”由是發願,朝普陀,依“紫竹林”淨守老和尚剃度,年甫十七。既依淨公,大明三乘教義。十八歲至南京寶華山慧居寺受具足戒。既下山,經丹陽故裏,以佛法貢母,母亦頓悟,因而出家至金山寺受戒,克成正覺,上人即了宿願,仍返普陀,益振宗風,居山苦行,四方慕道者紛集。年十九,應沈居士之請,卓錫來吳,結茅於上津橋西,創興“紫竹禪林”,以示報本之意。歲丙申(1896年),年四十三,應吳郡士紳要求,主持西園寺。該寺為三百年前之古刹,自明徐太仆舍宅為寺後,曆經興廢,代有名德。洪楊之役,化為劫灰。於時士紳,聚謀恢複,禮請上人承其責。適普陀淨公遊蘇,聞而勉之曰:“古德舊基,待爾中興,遇此機緣,不可錯過。”於是師意乃決,自承艱巨,托缽四方,募集資金。初建“客堂”、“雲水堂”、“大寮”,以安僧侶。繼修“齋堂”、“禪堂”,並東西二廳,以講戒律。年五十,開堂秉拂,演說毗尼。複晉京恭請《龍藏》,敕賜“紫衣沙門震國戒幢”,建造藏經樓。自此規定三年一戒,掛單結眾,成為吳門首刹。庚戌年(1910年)興建大殿,工甫告成,會逢鼎革。以年老,傳法於隆庵。師雖退隱,仍精進不息。年七十,逢羅漢堂工竣。越三年,“金剛”、“觀音”二殿,“如意察”、“丈室”、“庫房”,又煥然一新。至是全寺規模乃燦然大備。中間講經五次,說戒十二壇。本自利利他,廣宣佛旨。上人秉賦魁偉,聲若洪鍾,耄耋之年,黎明即起,巡視各寮,數十年如一日。興修大殿時,常親身負畚助工,於工程學獨精,與匠計工,從無差錯,匠人自歎不及。庚午(1930年)九月初旬,偶感微疾,起居如常。至十五日,忽沉默不語,未一周,安然示寂。終年七十七歲。後塔於小華山翠嚴寺。今日遊人所見西園寺之雄偉殿宇,乃上人心血之結晶也。

民國七年,卓錫上海太平寺。民國十九年二月至蘇州穿心街報國寺掩關,關中佛課餘暇,編成四大名山——普陀、清涼、峨眉、九華山誌。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後,師避難移錫靈岩安居。才三載,而智積菩薩顯聖之刹,乃為大師示寂歸真之地矣。師之示寂也,預知時至。民國二十九年春(1940年),複人書雲:“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雲:“光將死之人,豈可留此規矩。”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二十八日午後一時,召集靈岩全寺執事僧,命之曰:“靈岩住持,未可久懸,當以妙真師任之。”眾表讚同,乃擇於十一月初九日為升座之期。師曰太遲,改選初四。亦雲遲了,後擇初一,師即點首示可。十一月初三晚,仍進稀粥碗許,食畢,語真達和尚等雲:“淨土法門,別無奇特,隻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初四早三時許,妙真和尚至,囑咐其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至五時許,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初五下午二時入龕,麵色如生。師生於清鹹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三日庚辰時,寂於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卯時(即1940年12月2日),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於民國三十年辛巳二月十五日,舉火荼毗。荼毗之期,國內各大名山叢林、蓮社、居士,南洋各佛教團體均派代表參加,約二千餘人。真達和尚為之舉火,火現五色光,頂骨裂五瓣,三十二齒全存,舍利無數,呈五彩。於灰燼中,複得甚多舍利。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即1947年10月)建舍利塔於靈岩山,石質高一丈六尺五寸,複建大殿三間。1947年11月1日,印光大師舍利入塔。後人尊崇印光法師為我國淨土宗第十三祖。在“文革”十年動亂時期,師之舍利石塔亦遭破壞。1983年9月1日,舍利塔重新修造,舉行入塔法會,諸山長老,四眾弟子參加,由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明開大和尚主法,舉行隆重入塔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