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 / 1)

編者的話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淡水養殖以年均13%的增幅高速發展,至2004年,全國淡水養殖產量超過2000萬噸,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實現了水產生產從“ 捕撈增長型”向“養殖增長型”的轉變。從此,從數量上,基本解決了國人“吃魚難”的困境。這是我們各級水產工作者,尤其是廣大農村漁民朋友辛勤勞作的成果。

進入21世紀,淡水養殖步入調整期,各種問題和挑戰開始擺在漁農麵前:常規水產品相對過剩———“賣魚難”;魚價大幅度下降———“魚變賤”;濫投飼料漁藥———“ 水產品不安全”;國產水產品藥殘檢驗不合格不能出口,而國外大量廉價水產品湧入;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加劇等等。如何破解難題,迎接挑戰,是每一個漁民朋友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書就是在當前這種背景下編寫的。在當前我國全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希望我們的漁民朋友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做新農民的理念,認真學習國家有關水產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法規,掌握最新養殖技術、理論、方法,在不斷提高養殖產量的同時,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生產符合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無公害水產品,從而實現養殖數量與質量、效益與生態並重的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全書分六個部分,以140個問題解答組編,內容涉及國家水產養殖業法規、政策;養殖基礎理論;養殖過程實用性操作等等多方麵。每一章節不求麵麵俱到,力爭重點難點突出;文字語言不求專業性強,力求實用性強,通俗易懂,能為漁農解決實際問題。

本書3名編寫人員均為武漢市水產研究所科技工作者,長期在基層與漁民打交道,他根據自身工作實踐及漁農實際需求組織編寫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和引用了部分雜誌、書籍的文章和圖片,在此特向這些作者表示感謝。由於編寫人員理論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廣大水產同仁和漁民朋友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