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這台巨大的大家夥很快落在了臨時指揮部旁邊。
臨時指揮部的工作人員,看著這大家夥臉上全是激動的神色。
“這就是,國家最新研發的生命探測儀嗎?”
隨同機器一起下來的還有兩名技術人員,他們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生命探測儀,可以探測10公裏範圍內的所有生命跡象,但是由於技術不太成熟。”
“機器使用一次之後,就會出現過載的情況,這台也是試驗機,其他的還在趕製之中。”
“上麵知道你們這邊的情況比較嚴峻,所以把唯一的一台原型機運得過來。”
幾人也沒有客套,兩個技術人員迅速地調整各種參數。
自帶電池組的機器迅速地運轉。
一陣機器的嗡鳴聲過後,一股黑煙在機器裏冒出。
技術人員似乎早有預料,迅速地打開儲存器,將裏麵的儲存卡抽了出來。
就在儲存卡抽出來的一瞬間,儲存器也閃過一陣藍色的光芒,機器徹底報廢。
技術人員迅速將儲存卡,插入手上的便攜電腦中,使用專用的軟件讀取內容。
一個由點和線組成的三維結構圖,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中。
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紅點,眾人有些欣喜若狂。
很快軟件就計算出這些紅點的總數27508人。
看到這個數字,眾人欣喜之餘又有些沉默。
也就是說最少有1萬多人已經死亡。
而且這27508人,有些位置埋得非常深,挖掘難度極大。
有這個時間和人力去救援這些目標,恐怕已經能救出更多的人。
大家雖然沒有說出來,但顯然清楚這些人命運恐怕隻有死路一條了。
李瀟見在場,眾人有些沉默開口提醒:
“都幹嘛呢?現在幸存者都標的清清楚楚,還在這裏發愣?趕緊去挖啊!”
“現在每挖一次就能救出一個人,不比之前不讓挖掘,要省時省力嗎?”
眾人聽到立刻回過神來,對啊,有些人確實沒辦法救,但是卻有更多的人等著自己去救!
3D的建模圖迅速地被打印出來,傳遞到每一個救援小組手上。
很快惠歸小鎮,就根據地下掩埋的幸存者數量,被分成了大小不同12個區域。
每個區域安排了100個專業的救援人員,以及1000個非專業的誌願者。
1100個人一共要救出2300個人左右。
也就是每個人隻需要救三個人,就可以完成任務。
這看似數量很少,但其實並非如此。
因為經過三天的救援,那些容易挖掘容易救援的幸存者早就被救出去了。
剩下的這些幸存者,全都是被壓在更深處的幸存人員。
所以,有些時候就一個人需要消耗的時間,可能要3到5個人加起來花費3到5個小時,甚至更久來挖掘。
所以總體來說這個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救援的難度也會呈指數級提高。
與此同時,成功率卻會迅速下降
李瀟將100名專業救援人員分成10組。
每組帶領著每100人的非專業救援誌願者,開始挖掘10個挖掘點。
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投入挖掘之中,而是帶好紙筆。
拿著一根鐵棍開始以自己管轄的挖掘區域為界限,迅速地檢查,每一個挖掘點。
他很清楚的知道相比起1000人的力量,自己的技能就算再強大,也無法和這1000人比。
他還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將這10個挖掘點下麵的情況探聽清楚,讓他們挖掘的效率提高。
這樣絕對比自己埋頭猛挖要更好。
用聽音變位確定了所有挖掘點下麵的情況後。
李瀟立刻回到自己的挖掘小隊,迅速地挖掘起來。
因為身上的挖掘強化和激勵光環,以及遇到深埋地下的幸存者的時候,使用主動技能地道挖掘。
李瀟的隊伍雖然肩負著最嚴峻,最深的救援任務,但是挖掘效率卻是最快的。
而其餘每個挖掘點每完成了一次,李瀟就會親自去下一個新的挖掘點進行監聽。
一個····兩個····三個··一百個。
李瀟所負責的區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挖掘著被埋在廢墟中的幸存者。
很快這一舉動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因為李莎他們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在其他區域隻挖出了二三十個人的時候。
他們區域已經成功救出了上百名幸存者。
於是,李瀟同單區域的負責人,變成了10個區域的技術管理。
他開始奔忙於100個挖掘點之中,該怎麼挖,從哪裏挖全得聽他的。
為了應對超遠的距離,李瀟甚至還兌換了一個跑步技能,以增加跑步的速度以及減少奔跑時候消耗的力氣。
而且李瀟不斷的往返期間,還能解決一些挖掘上的難題。
一些因為地形環境,幾乎無法挖出來的幾米深的豎井,他卻能僅消耗幾分鍾的時間就挖出來了。
不過這樣的往返奔跑以及不斷的使用主動技能,消耗體力,也讓他的體力迅速見底。
他沒有選擇休息,因為地底下可是還有2萬多人等著他去救。
他每休息一分鍾,就可能代表著好幾個人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