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議論(1 / 2)

旬戚趁亂劫走義安五百人,歸得呂宋,其主公工氏分得二百五十人,嶽父得一百,自已得一百五十,他的領地上已經有近四百人,約百戶,家業在呂宋已算中等,但在半島上卻是下等。

將人掠來,旬戚又是安排他們搭建竹屋草房以容身,又分發工具,讓他們開墾出荒地,並在收獲之前給他們提供糧食衣物等必須品。

這些封戶與他們的後代,還有這片土地,就是他的並且是他子孫的財富。旬戚每天從早忙到晚,不僅指揮調動他們,而且還親自抬木頭,下田地。

身體雖然疲憊,但內心極為充實,幹勁十足。他要在呂宋開辟新天地,建立旬氏的家業。但麵對被四周的密林包圍,稀疏的屋子組成的村落,一到黃昏,冒起的幾縷炊煙,仿佛將無盡的黑暗喚醒,隨時要將他的村子吞沒。

他渴望他的村子更大,房屋更多,稻田更多,村民更多。他無時無刻不貪婪的想著法要增加人口,不僅讓自已生育更多後代,還鼓勵村民多生育,宣布多產者賞糧賞錢,如一家有五個小子,他還送一頭牛。

可人還是太少了。

此時榮江泮的大戰已吸引到了呂宋,婆羅,蘇門各府在內的,芳國上至執政卿,各大夫,下至平民的注意力。因為芳國水路的普遍與發達,水路在氣候條件好的情況下,信息傳播速度又比陸路快。

所以在船上,碼頭上,特別是客棧中,人人聚攏一起,對榮城之城發表議論,通宵達旦,鼎沸不止。

議題中心剛開始主要是此次戰爭規模龐大,為近百年少見,次要才是爭論曼國多久退兵。

近九成人認為安南府以榮江天險阻攔,曼國難以渡江,肯定會像之前一樣將義安掘地三尺,搜刮一空,再將義安城池房屋全部焚毀,水道堵塞,田垣踏爛而返——之前曼國都是這樣。

隻有極少數人認為曼王征貫已在取得芳國大勝,這幾年與之通商,也多了解到征貫在其國內,整頓貪汙,理清貴族侵占田地,曼國現在上下一心,國庫充盈,兵多將強,國力正盛,安南府有憂亦。

後者聲音很快淹沒在前者的浪潮中,芳國人普遍對安南府能守住榮江保持信心,並且理所當然的站在同族的角度看問題,希望安南府能,並且能抵禦住這次侵略。

“可是……”

一個少年人若有所思的聲音反問。

“芳國不也沒守住克拉長城嗎?榮江可比克拉長城長多了。”

眾人一停頓,立馬就有無數老成的聰明人回答他的話。多是克拉長城比榮江更有防禦性,這次失守是城北五城棄守導致的。總之就是勸說少年人,克拉長城不會被攻破。

而各府大夫見麵也多以此為談資,對交戰雙方的指揮官,征貫及粵公白的布置評頭論足,對各將領的來龍去脈也探聽得一清二楚。

以上所有人都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看這場大戰,因為曼國與安南府的大戰不影響平民的生活,不涉及大夫的利益。

隻因為遠處有戰事,而看熱鬧,能說會道的人加上自已了解的一絲半縷信息,經過人本能的就會編故事的能力的發酵,在眾人中成為話題中心,站在桌子上,麵紅耳赤,如同身臨其境的士卒,在酒肆人群中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活脫脫變成了一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