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終極放逐(1 / 3)

我想母親的半生經曆該是有東西可挖的,我喜歡獵奇,也喜歡打探隱私,不滿足包裝暢銷書這種混飯吃的活兒,想弄一點走進靈魂的東西,不那麼淺顯,看完之後逼人思索一點什麼。但母親怎麼肯平白無故地對我說,來,我說你寫,我年輕時候有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好一陣子我都在動母親的心思,臨了想好,設個圈套,讓母親寫日記。母親說那還不如寫回憶錄哩。我說敢情好,就寫回憶錄吧。我明確告訴母親,寫一點我要看一點。母親轉動兩下好看的脖子,用一窪深潭似的眼睛看了看我說,為什麼。

我說我想寫一下那個年代的愛情給現代人看。母親問那又為什麼。我說不少現代人都麵臨找不到真感情的困惑,著實悲哀。

母親歎氣搖頭說,人啊,還是守身如玉好哇。我倒不太認同,守的意義是什麼呢。母親說,願意守就不會細究意義。從前是為阿旺守,現在是為父親守,從沒想過意義。

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腦子都短路。

果然,母親在動筆的第二個星期,我就開始漁利了。

別看母親這個歲數,筆調特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因內心潔淨使流淌出的文字也像當年她們生活的環境一樣,特別環保。母親對那個人有幾分癡情就有幾分耿耿於懷,滿滿篇都是道不盡的遺憾和悔恨,而我需要的是情節和細節。

正擔心母親會天天發感慨,老文工團成員的一次聚會成了催化劑。那天母親從楚北市的憶秦娥飯店回來,也許喝了一點酒,也許流過一點淚,臉蛋紅紅,眼圈紅紅,不理我,徑直走到自己的房間,虛掩房門,埋頭寫啊寫。母親一定是睹了今人思舊人,見到那麼多的老同事和老朋友,獨獨見不著那個最上心的,倍感傷慟。

母親詳細寫下了和那個人的相識、相處、戀情以及分手。

母親麵向窗外,逼人的綠蔭,侵襲得人心兒顫顫。眼前的人工灌木叢極易讓人和丫脖嶺的原始森林產生置換。寫字台的旁邊有一個盆景,據說是阿旺那年跑到城裏看母親帶來的,名叫一把傘蘭心,雨傘一樣的蘭花點綴了母親的背影,虛幻並詩化了意境。我從未意識到人的背影是可以如此生動。那一刻,我把母親想象成了瑪格麗特·杜拉斯,母親比杜拉絲年輕二十多歲,盡管她們筆下流淌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情人,但她們全都像動了春情的少女。語氣都差不離,調子基本上就是“看看我吧,看看我吧,那一年我十五歲,在湄公河的岸邊——”也許是眼淚模糊了雙眼,母親停下來取手帕,一下又一下地揩拭。

這一刻我真想抽自己耳光。母親啊,饒恕我的沒心沒肺吧。

小品裏一對農民夫婦,得知兒子在美國洗盤子,發感慨“可憐我兒頭倒著洗盤子。”(他們理解美國人全都腦袋朝下)。而我咀嚼母親那段往事,感覺腦袋朝上,像貓在山腳,仰視海拔三千公尺的山頂演繹過的一切。

我想母親的半生經曆該是有東西可挖的,我喜歡獵奇,也喜歡打探隱私,不滿足包裝暢銷書這種混飯吃的活兒,想弄一點走進靈魂的東西,不那麼淺顯,看完之後逼人思索一點什麼。但母親怎麼肯平白無故地對我說,來,我說你寫,我年輕時候有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好一陣子我都在動母親的心思,臨了想好,設個圈套,讓母親寫日記。母親說那還不如寫回憶錄哩。我說敢情好,就寫回憶錄吧。我明確告訴母親,寫一點我要看一點。母親轉動兩下好看的脖子,用一窪深潭似的眼睛看了看我說,為什麼。

我說我想寫一下那個年代的愛情給現代人看。母親問那又為什麼。我說不少現代人都麵臨找不到真感情的困惑,著實悲哀。

母親歎氣搖頭說,人啊,還是守身如玉好哇。我倒不太認同,守的意義是什麼呢。母親說,願意守就不會細究意義。從前是為阿旺守,現在是為父親守,從沒想過意義。

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腦子都短路。

果然,母親在動筆的第二個星期,我就開始漁利了。

別看母親這個歲數,筆調特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孩,因內心潔淨使流淌出的文字也像當年她們生活的環境一樣,特別環保。母親對那個人有幾分癡情就有幾分耿耿於懷,滿滿篇都是道不盡的遺憾和悔恨,而我需要的是情節和細節。

正擔心母親會天天發感慨,老文工團成員的一次聚會成了催化劑。那天母親從楚北市的憶秦娥飯店回來,也許喝了一點酒,也許流過一點淚,臉蛋紅紅,眼圈紅紅,不理我,徑直走到自己的房間,虛掩房門,埋頭寫啊寫。母親一定是睹了今人思舊人,見到那麼多的老同事和老朋友,獨獨見不著那個最上心的,倍感傷慟。

母親詳細寫下了和那個人的相識、相處、戀情以及分手。

母親麵向窗外,逼人的綠蔭,侵襲得人心兒顫顫。眼前的人工灌木叢極易讓人和丫脖嶺的原始森林產生置換。寫字台的旁邊有一個盆景,據說是阿旺那年跑到城裏看母親帶來的,名叫一把傘蘭心,雨傘一樣的蘭花點綴了母親的背影,虛幻並詩化了意境。我從未意識到人的背影是可以如此生動。那一刻,我把母親想象成了瑪格麗特·杜拉斯,母親比杜拉絲年輕二十多歲,盡管她們筆下流淌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情人,但她們全都像動了春情的少女。語氣都差不離,調子基本上就是“看看我吧,看看我吧,那一年我十五歲,在湄公河的岸邊——”也許是眼淚模糊了雙眼,母親停下來取手帕,一下又一下地揩拭。

這一刻我真想抽自己耳光。母親啊,饒恕我的沒心沒肺吧。

小品裏一對農民夫婦,得知兒子在美國洗盤子,發感慨“可憐我兒頭倒著洗盤子。”(他們理解美國人全都腦袋朝下)。而我咀嚼母親那段往事,感覺腦袋朝上,像貓在山腳,仰視海拔三千公尺的山頂演繹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