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餘愛好者的醫療初探(1 / 1)

一位業餘愛好者的醫療初探

正在寫《古代醫術》的時候,一位親屬前來探訪。他是中醫的業餘愛好者,退休前就開始學習中醫著作,鑽研經絡學說。後來給兒女們看點小病,如急性痔瘡、腰痛、脂肪肝等,頗見成效。這次前來,正趕上我患足疾、靜脈曲張等病症,遂以其中醫知識為我療疾。

近幾個月來我為足疾所苦,步行和運動過後腳趾和腳掌連接處疼痛,右腳二、三趾交彙處腫痛,走路像個瘸子。檢查後發現胃經不通,於是配製藥酒,按穴位施藥以疏通足陽明胃經。一個星期後就有明顯好轉,雖然走路時尚有點餘痛,但步行一個小時已經沒有問題。一個月後恢複正常。

下肢靜脈曲張已經好多年了,左腿尤甚,出現五個尺寸大約為1·5厘米的蚯蚓纏繞狀聚集斑塊,顯然是血流不暢所致。中醫認為,血液在“心氣”驅動下沿經絡運行,而肝髒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唐代醫家王冰說:“人動則血運於諸經(絡),人靜則血歸於肝髒。”因此如果疏通心經和肝經,當有療效。遂用藥酒施於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上的諸穴位,三天後就發現初見成效,蚯蚓狀細條開始彌散,顏色變淺。二周後條狀消失,變為斷續的小塊斑痕,顏色更淺。三個月後,其中三個大斑塊的顏色已經非常淺。從發展勢頭看,總有一天這些聚斑塊定將完全消失。

二十幾年來始終為慢性咽炎所苦,咽喉內總有異物感,咯痰,夏季則為季節性鼻炎所襲擾。看過中醫,說我的咽炎是鼻炎引起的。中醫、西醫都看過,什麼藥都吃過,卻總是治不好,成為頑疾。咽喉是呼吸通道,與肺相通,故著力於疏通手太陰肺經,半個月後有所好轉。我的咽炎是困擾多年的痼疾,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略見成效,已經很滿意了。而每年盛夏都躲不過的鼻炎也接受了一次考驗,略有成效,發病時間由每年七月底八月初推遲八月中,整整推遲了至少半個月,相信總有一天會痊愈的。

我的這位親屬告訴我,他運用中醫經絡學說的基本原理,順經用藥;經絡通暢則停藥,症狀逐漸自然消失。經絡學是中國醫學經典,是國粹,定會在有誌者的探索下放光。

加上這一小節,目的在於通過本人的切身經曆說明經絡學說的可行、可信,旨在弘揚我國傳統醫學,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