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生龍活虎的去了,臨走前他給劉亨挑刺說,範陽早就沒了,以後稱呼涿縣便好。
鬧了半天,劉亨才搞清楚,原來王莽當政的時候把範陽改叫順陰,所以東漢一朝都沒有範陽縣。
王莽為了證明新朝新氣象,在全國掀起了一陣改名狂潮,舉國郡縣,改名的占一半,特點不一,生動詮釋了什麼叫形式主義。
新改的官名則富有傳統神話色彩,大司農為羲和,少府改名為共工,其他官職尤其著重強調了“太”、“大”,一副中原上國的思想。
外交上主要為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賜給匈奴的“單於璽”改為“新匈奴善於章”,後來匈奴不服,王莽不惜開戰,也要改“匈奴單於”為“降奴服於”。
類似的還有西南夷的句町王也被無端貶為侯爵,變高句麗為下句麗等等。純粹的外交侮辱,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導致四麵開戰,內外皆憂。
王莽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有民族自信心了。
在心裏吐槽完王莽,劉亨和劉備一起去找心裏依舊惴惴不安的蕭建商議集會的事情。
蕭建聽了劉備的話,大喜過望,一拍即合,當即發公文給海曲、琅琊等幾個受賊寇襲擾比較嚴重地區的地方官員。勒令他們立即和當地豪強一起到諸城來商議如何抵禦賊寇的事情。
張飛帶一二百軍中銳卒喬裝改扮之後連夜到各縣去了,其中小半由張飛親自帶領到海曲這個賊寇的重災區布置。
事情進展得很順利,第二天各縣豪強在縣令或縣尉的帶領下到了諸城。人數不一,多的十來位,少的五六位,合在一起諸城的府衙裏都有些站不下。
其實大家都清楚,這次集會名義上的召集人是蕭建,實際上全是由劉備做主。因為自從與黃巾一戰後,琅琊黃巾竟然絕跡,上下誰不感佩敬畏?這可是蕭建履職半年、陶謙主政六載都沒有解決的事情。
所以盡管蕭建與劉備並排列座,可率先開口的人是劉備。
“列位,今日蕭使君召集你們來此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了吧。”
底下應和的人很多,一群人眉毛挑的老高,五官都在用力附和,下巴不住的點頭,一副老實人受了委屈,需要伸張正義的模樣。
劉備也忍不住掃了他們一眼,接著道,“這夥賊寇在我琅琊各縣肆意妄為,燒殺劫掠,傷人卻不多,造成的後果卻比傷人更嚴重。農田大半被毀,今年夏收怎麼辦?今年挺過去了,日後怎麼辦?莫非我們要一直忍受這群賊寇趴在我們身上吸血嗎?此輩不除,天理難容。”
其中一個老實人情動不已,巴巴地望著劉備,“太好了,有劉使君襄助,這些賊寇還有什麼了不起?”
劉備也被驚到了,迎著眾人求證的眼神,隻能露出一個勉強的微笑,無奈點頭。
蕭建這時候才接了嘴,“蕭某無能,以往也隻能放任賊寇作虐。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玄德公願意對我琅琊施以援手。在座的各位盡可以暢所欲言,蕭某做不到不代表玄德公做不到。這些賊寇再猖狂,比十萬黃巾如何?跳梁小醜,玄德公大兵一到,必將化為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