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不敢想象如果劉備攻擊士族的事情落實,會對他有什麼影響?
士族的壯大是對國家根基的破壞,因為他們再往下發展,就是累世高官的世家大族,是在朝堂上抱成一團的士大夫集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西漢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新皇帝登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地方的豪強大族都遷移到自己新開始修的陵墓附近。至於留在地方的產業、土地,必須通通賤賣給當地百姓,再用這些錢去購買關中昂貴的土地、房屋,之後世代聚居在這裏。
這樣循環往複,關中地區的經濟和人口素質都遠遠超過的經濟實力和人口素質都遠遠超過山東地區,中央政府始終掌握最核心的力量。地方勢力又難以世代聚集發展,官員治理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偶爾有一二桀驁不馴之徒,遣一酷吏巡視地方,刀鋒所過,境內大治。凡此情形,青史比垂。
劉秀再造東漢,多是依賴了世家大族的力量。所以登基之後他也隻能遏製和打壓這些人,而不能像西漢的時候一樣割他們的韭菜,劉秀明白這一點,也深自憂心。
起事時支持你的階層所在,就是你的核心利益所在,如果你想在事成之後反戈一擊,就會被視為對自己的背叛。因為這個底層色而投靠你的人都會用生命來證明他們的心跡,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世代公卿的家族越來越多,一旦他們結黨營私,推翻大漢不是難事。所以劉秀采取了非常嚴厲的手段,一旦懷疑大臣有奸,或殺或放,絕不手軟。他還曾數次教誨群臣說,若大臣們能夠以前人為戒,盡忠於國,事君無二,則功名不朽!
明章二帝,蕭歸曹隨,所選任的臣子大都持身中正,以國事為先。
可和帝以來,外戚宦官專權,竇氏當政,梁氏專權,虐用百姓,中外噤聲。大臣們隻能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因而每每宦官和外戚覆滅之時,也是一大群臣子的末日。
終於,有一些大臣站出來抗爭了,就比如袁紹袁術的先祖,司徒袁安。他鯁言直議,無所回隱,皇帝和大臣們都褒獎和擁護他。是故袁家自袁安以後,世代公卿,門生遍布天下。
安帝時期,楊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照貓畫虎,聲名大震,其後楊震雖沒,而弘農楊氏已經成為東都望族。
袁安、楊震是盡忠國事,可他們在地方和朝廷中留下的巨大聲望,對他們的子孫而言卻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太平年間,一邊盡忠國事,一邊兼並土地,擴大地方勢力,兩不耽誤。亂世烽火時,也是子孫一呼百應,割據一方的本錢。
除了劉備,這個時代的所有諸侯全都是士族豪強的代言人。所以劉備動士族,簡直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招不慎,就會被天下人唾棄。
他到底有什麼底氣?什麼理由?他要和天下所有人為敵嗎?
糜竺不知道,但是隻要伏家還是天下人承認的士族,這一點就不會改變。
一旁的陳登也不知道劉備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莫非他真的想重新走一次高祖皇帝白手起家的路?那也沒有把所有人都逼成敵人的必要啊!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劉玄德怎麼可能會對伏家下手?”曹豹演技爆棚,像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受到了詆毀。
“千真萬確,下官願以性命擔保。”
坐在主位上的陶謙久久沒有說話,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劉備啊,劉備,你太讓我失望了。打壓士族,誰不知道?誰不是在做?可你怎麼就偏偏選了最偏激,最粗暴的做法?
陶謙一直也在打壓陳家,可是人家的手法就很隱晦,誰也挑不出來什麼錯。
劉備就不能找個由頭嗎?比如一件和伏家有關的案子。
哪個士族豪強的屁股底下不是一堆屎,隨便擦兩下就能找個借口給他好看,為什麼要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