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這次可沒心情再和報信的人胡扯,都火燒眉毛了,“怎麼回事,詳細說說,兗州不是有數萬人留守嗎?怎麼會丟了呢?文若呢?元讓呢?他們怎麼樣?”
一連串問題把報信的人砸懵了,他結結巴巴的不知道該說哪個,混亂了半天才說,“荀司馬和夏侯將軍都沒事。”
戲誌才又問,“那兗州都哪些地方丟了?是誰在作亂?”
曹操方寸大亂的時候,還是戲誌才一語中的。
“全丟了,隻剩下甄城、東阿和範縣。”
“什麼?誰?是誰?是誰在搞鬼?兗州還有誰有如此實力?”曹操激憤難當,老窩兒都丟了,難怪他如此失態。
這時候可不是將來,現在的曹操不比丟了下邳的劉備更狼狽嗎?
至少丟了下邳的劉備還有東海郡和廣陵郡,隻不過士卒因為親人被呂布控製,逃亡的人很多。再加上世家大族們見勢不妙倒向了呂布,轉戰海西的劉備,這才不得不和呂布求和。
曹操現在的情況一個玩兒不好也是這個下場,而且兗州的士族們不等曹操回師就做出了選擇,現在都已經倒向了呂布。隻不過後來在呂布的治下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呂布還不如曹操呢,所以又倒向了曹操。
這些大族們真把牆頭草這三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
“是呂奉先,還有張孟卓和陳公台與之裏應外合。”
“孟卓,還有公台。”曹操如遭雷擊,被人背叛的感覺讓他難受的說不出話來。
張邈和陳宮對曹操實在太重要了。
董卓亂國的時候,曹操是和張邈一起在陳留起兵的。當時,張邈是陳留太守,而曹操隻是一個通緝犯。
後來也是張邈、鮑信一力支持之下,曹操才成為兗州刺史,否則大家都是太守,憑什麼你當刺史,不讓我當。可以說沒有張邈,就沒有現在的曹操。
張邈為人忠厚俠義,依附他的人很多,他和名將度尚、名臣胡毋班一起被稱為八廚。
曹操和張邈從小就關係很好,去年攻徐州之前,曹操還對家人說,如果自己回不來,就都去欺負張孟卓。
這是什麼交情?
托妻獻子(真的),舉家以付啊!
陳宮大家很熟悉,也不用多說。曹操的兗州刺史還是陳宮說服了各郡太守得來的,他在曹營的地位不比荀彧差。曹操出征的時候,讓他留守東郡。
也就是說呂布一出兵,陳留和東郡就到手了,這是兗州最富的兩個郡。
曹操一瞬間就明白為什麼他們要背叛自己了。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是去年在徐州屠殺百姓。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文人士大夫都認為曹操做了一件惡事。後來東晉的孫盛總結說,“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軌;罪謙之由,而殘其屬部,過矣。”這種事情即便是放到1800年後,也是絕對絕對讓人不能接受的事情,何況是對道德要求如此之高的漢末。
二是名士邊讓的死。邊讓文采斐然,一篇《章華賦》在士林中名望很大。後來因為天下大亂,棄官回家鄉陳留閑居。這架勢,妥妥的文豪風範,孔融和蔡邕也都敬重他,爭著和他交往。這樣的人物,曹操卻因為邊讓輕視和譏諷他,於是此來徐州前借邊讓同鄉的誣陷而殺掉了他。
劉義遜:“曹操你幹那破事,人家譏諷你幾句怎麼了?
曹操:“沒怎麼,幹掉他!怎麼了?”
劉義遜:“……,沒怎麼。”
邊讓一死,士林一片嘩然,曹操顯然低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這件事就像一根導火索,一碰到呂布,這棵小火星立馬就在曹操的後院燒起了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