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平複叛亂要探心(1 / 2)

審時度勢巧疏通,適宜而為也慧聰。

已許認為,身為君王,任何時候,都需要審時度勢,適宜而為。

因此,他並沒有因為虞思拒絕聯姻而心懷不滿,反而為了防止寒國對小國的威脅,已許與虞思更加巧妙地疏通關係。諸如,彼此在壽辰之日做些來往,也是心照不宣的聯合,更是慧聰外交的明智之舉。

麵對著有虞國贈送的遲來的壽禮,已許很感欣慰。他以平和的語氣對姚朵道:

“寡人給虞王送壽禮,並無任何阻礙,有虞國人是和善的!而虞王給寡人的壽禮,竟然受到了賊人的搶劫。昆吾國人很不友好啊!竟然有如此狂暴的劫寶之人,實乃昆吾國之恥辱!”已許喜怒不形於色,

“姚朵公主能夠將珠寶奪回,讓寡人對你,更亦刮目相看!奪寶大戰,一定異常激烈。那些可惡的劫寶頭目,可否有擒獲到的?他們一旦被擒獲,朝廷將會定斬不饒!

已許君王還真以為是昆吾國人搶劫了有虞國的珠寶,其實,是寒庭軒從中作祟。於是,姚朵據實相告道:

“大王,奪寶之人並非昆吾國人,而是寒國人。領頭的叫寒庭軒,他本是寒國大將,又出生在醫術世家。在寒浞指使下,他裝作郎中,潛伏在昆城行醫;目的是探得昆吾國虛實,以便瞅準機會,將昆吾國一舉殲滅。”

已許心中有些震驚:寒浞已經讓細作潛伏在昆吾國,自己竟然不知道?若不是姚朵公主奪寶,自己還不知會被蒙蔽多久?

寒浞對自己不放心,已許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一直提防著寒浞,同時也諂媚著寒浞。但是,即使這樣,寒浞也不放過昆吾國。

看來,諂媚寒浞的做法,隻能救一時,不能救一世。對寒浞,需要謀劃更好的策略。於是,已許與姚朵進一步探討道:

“昆吾國是夏王仲康培養起來的同盟國,寒浞一直對昆吾國疑神疑鬼,虎視眈眈!這些年,寡人也是如履薄冰,對寒國畢恭畢敬,每年敬獻好多財物,以博得寒浞的好感。沒想到他還是容不下昆吾國!”

“寒王欲壑難填,怎麼會放過昆吾國?何況,昆吾國是夏國的同盟國。”姚朵分析得恰到好處。

已許帶著疑惑的語氣,對姚朵道,

“姚朵公主,寡人想知道寒庭軒潛伏在昆城,怎麼會劫取有虞國的珠寶?他帶了多少人?他劫取的珠寶,一定不可能藏在昆城吧?因為昆城盤查森嚴。”

已許想知道更多,姚朵從容地說道:

“寒庭軒劫取有虞國珠寶,是為了破壞昆吾國和有虞國之間的往來。有虞國賀壽之禮,在大王的壽辰之日,若不能準時送達;大王一定對我父王心懷有怨,兩國就會有所隔膜。這正是寒浞所希望的。”姚朵神情平靜,

“寒庭軒一邊在昆城行醫,觀察昆吾國朝廷的動向,一邊秘密讓寒兵喬扮成商人,潛入昆吾國,悄悄聚集在昆峰山的九龍洞;約有三千多人。現在,寒庭軒已被我擒拿。三千多寒兵,已經被殲滅兩千多人,近800多人已經投降。”

已許一怔:姚朵公主帶十幾個人,怎麼能對抗寒庭軒三千多人?她一定有幫手,而且幫手很強。於是,已許對姚朵道:

“姚朵公主帶著十多名侍衛,決不會輕易奪回珠寶,更不會輕易端了寒庭軒的老窩。幫手一定非同尋常吧?”

想到奪寶大戰中的齊心協力,姚朵是喜悅的:

“大王言之成理,與姚朵合作的是顧莊和蘇莊的昆吾國人。他們心懷昆吾國,在作戰中英勇頑強,為了替昆吾國除奸,替君王分憂。他們個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是昆吾國的驕傲啊!”

誇讚昆吾國人,已許是欣喜的。他也有著賞罰分明的為君之道,便對姚朵說道:

“顧莊、蘇莊的確是昆吾國的楷模,寡人會為他們派送糧食錢幣,還有武器。為國盡忠之人,就該獎賞。”

“大王是明君,昆吾國一定在大王的愛護下,國泰民安!”姚朵讚道。

身為明君,卻不知道昆吾國藏著寒國的細作,“九龍洞”藏著三千寒軍,實是慚愧。可是,昆吾國現在的狀況,不允許他有絲毫的鬆懈。已許帶著自責而無奈的語氣,對姚朵道:

“寒庭軒在昆吾國做細作,又偷偷駐軍‘九龍洞’,寡人竟然一無所知;實在是寡人之過錯。隻怪昆鵬這個賊寇太過囂張,竟然奪了昆吾國的吾城。”已許的臉上似有愁容,

“致使寡人將全部精力放在他的身上,卻不能分出更多的精力在其他事情上。甚至,寒澆讓寡人搜查姒少康,寡人也隻在昆城搜查一番,對寒澆敷衍了事。寡人想——姒少康一定橫渡濟水時,溺水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