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搞陰謀宮廷政變(2 / 2)

“好!我現在就去調集兵馬。王後若問到我,就說老臣突然肚子有疾,外出片刻。丞相可隨機替老臣說情。”仍宏也是狡猾之人。

“大司馬放心做事,宮內之事,包在仍熙身上!”

仍宏與仍熙分頭行動,這一切都在秘密之中。為了防止政變中出現意外,仍熙讓一武士將仍朗天招至宮門外,讓其穿上武士服裝,秘密進宮。仍朗天進宮的時候,跟門吏說:

“丞相有令!君王昏迷,怕奸人做歹,需加派人手,保護王後及其家人!”

君王昏迷,丞相自然最大,門吏也就通融了。仍朗天進宮之後,在仍熙的安排下,站在君王寢宮門外,隨時準備接應仍熙。

仍熙帶一武士走向內廷,向內廷文官仍立新索要君王生前立下的傳位詔書,他的理由是:

“君王昏迷,萬一駕崩,須另立新君。宣讀遺詔,乃丞相之責。需拿出遺詔,以備不時之需。”

仍立新素來想巴結丞相,又看身後有一帶刀武士,自然順水推舟:

“丞相日理萬機,吾當極盡效力。”說著,仍立新取出遺詔,並雙手奉上。

丞相拿到遺詔,一看內容。果然,君王傳位的對象是長子仍袁琪。仍熙便隨即篡改,並秘密聯絡一些重要大臣宣揚小殿下仍讓的德行。君王昏迷。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些人見風使舵,自然就隨他一道了。

丞相將改好的“遺詔”交給仍立新,並將貼身的帶刀武士派在仍立新身邊,寸步不離。仍立新自然知道仍熙的意圖,若不配合,死路一條。仍立新便欣然應允。

仍熙悄悄囑咐仍立新和武士相機行事,便帶一些文武大臣走向寢宮,候在那裏,並向王後稟明仍宏肚子有疾之事。王後一心在君王身上,自然不去留意。

直守到午夜時分,突然君王睜開了眼睛,大家都驚喜起來。王後趕忙上去,耳朵緊貼在君王嘴邊,希望留下點片言隻語,更重要的是誰來繼承王位。於是王後急切地問:

“大王!想說什麼?誰來繼承……”話還沒有說完,就見仍葛夭用手指著丞相,便一命了之!誰也不知道他在少康這一戰後要除掉的告密之人,就是丞相——仍熙。

可這一手指,誰又能懂?仍葛夭留下了滿臉的不甘、憤恨、苦悶和遺憾。繁華落盡時,皆是殘缺。誰為他撐起江山?誰為他守護兒女?誰為他解開外孫失蹤之謎?命運轉瞬即逝,殘花落敗時,隻有一地的憂傷。

頃刻,宮內傳來噩耗:

“大王駕崩!”

這一聲,好像霹雷,發出了山崩地裂的轟響,驚心動魄,寒人肺腑;這一聲,好像閃電,用它那耀眼的藍光,劃破了黑沉沉的夜空,攝人靈魂,催人淚下。

宮內一片哭聲,宮外一片寂靜。老百姓都在睡夢中,有誰關心宮內會發生什麼?

仍葛夭的寢宮內,哭聲震天。王後幾度暈厥,妃子們痛不欲生,子嗣們淚流滿麵,文武群臣無不悲慘。就在大家沉浸在悲痛中時,那武士護著內廷文官仍立新將君王的“遺詔”送到丞相仍熙手中,仍熙於是大聲地說:

“大王駕崩,國之損失,日月暗淡,哀哉痛哉!尚需節哀順變!國不可一日無君。現把大王生前擬寫的傳位詔書,宣讀如下——君王承嗣,國人切望,長子仍袁琪天資輕佻,威儀不恪,不足為王;二子仍昂為人慢惰,做事荒亂,亦不能為王。三子仍讓聖德美譽,規矩肅然,為天下所聞。吾百年之後,可立三子仍讓為王,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詔書一經宣讀,大家驚愕不已。仍袁琪更是義憤填膺。他憤怒地高聲叫道:“賊臣仍熙,竟敢擅自篡改詔書,實屬欺天大罪!我現在就讓你死在這裏。”說完,拿出寶劍,直擊仍熙。

這時,寢宮門口衝進來一人,那便是仍朗天。他一躍而起,攔在仍熙麵前,擋住了仍袁琪的寶劍。仍袁琪大聲嗬斥:

“汝為何人?竟敢在王子殿下麵前造次!”

“吾乃丞相之子仍朗天,汝雖為君王之子,但不受詔書,不領王命。實乃罪大惡極!”仍朗天說。

“看來,你父子早有預謀,你一小兒,因何進得宮來?”仍袁琪質問。

“三殿下仍讓乃仁德之人,早已被君王立為傳位之人;而汝品行不端,且不服遺詔。吾父料得汝必用武力,故讓吾於寢宮外守候,果然料敵如神。拿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