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辦法是建立經濟集團或區域集團,像1992年計劃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那樣。這一組織為較小的經濟體提供了滿足其競爭需要的大規模市場。同時,區域化能夠製定優於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有效貿易政策。這樣,世界經濟新的指導原則——互惠原則迅速興起了,換言之,原則上某個貿易集團內的企業享有進入其他集團市場的同等權力。這可能是防止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的唯一辦法。
人們還不十分清楚在實踐中互惠原則會導致何種局麵。是否歐洲銀行可以與美國銀行按照同等條件在美國開展業務,還是說它們可以用在歐洲做業務的方式拓展美國市場?這一點仍然懸而未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將在不斷的摩擦與妥協中得到逐一解決,在不同的情況下,解決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共同體將采用互惠原則作為其主要的貿易政策——這已經對其他區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例如,歐洲統一市場的建立直接導致了美國和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如果沒有統一市場的威脅,這是不可能的。自由貿易協定影響了加拿大的利益。即便是現在,加拿大也沒太高熱情,他隻是別無選擇,隻能將經濟命運交給霸道的鄰國。繼加拿大之後,出現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美國另一邊的墨西哥是否也別無選擇?世界上沒有哪兩個國家像美國和墨西哥那樣,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體係。150年來,墨西哥一直視其鄰國為危險的巨大怪物,避之而唯恐不及。然而,即便在政治和文化上雙方關係極為緊張,墨西哥也很可能被迫加入北美經濟區,其可能性要大於50%。這一計劃已不再是荒謬的了。
東方也一樣
還有一些其他正在興起的地區。在中國,一方麵麵臨著巨大的失業壓力,另一方麵,沿海地區活力四射,內地經濟發展緩慢,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這些正在使這個國家再一次進入對抗性的經濟諸侯時代。如果能形成一個從天津到廣東的沿海經濟帶(這是很有可能的),那麼我們很快將看到一個新的環日本的遠東經濟集團。盡管有些國家對中國還存在著不了解,然而中國的城市已經在經濟上朝著新的地區明星和地區中心方向發展了。在這一過程中,很可能會形成一個以日本為中心的環太平洋經濟區。
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興起
在世界經濟新秩序(跨國、區域整合、信息密集)中有兩個突出的變化。第一,未來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是製造企業。目前日本256家公共醫院中的大部分都是由芝加哥的後勤服務公司進行維護和管理。曼哈頓幾乎所有大的寫字樓都是由丹麥奧爾胡斯(Aarhus)的一家後勤服務公司進行維護和管理。由於日本缺少管理學和工程學的教師,因而將學生送往國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幾年前,東京三所主要的私立大學已經在美國西海岸為日本學生建立了校區。在跨國發展方麵,銀行和金融業更是走在前列。由於政府在製定政策時非常關注藍領工人的需要,所以相對於製造業來說,服務業國際化的速度更快一些。
一種辦法是建立經濟集團或區域集團,像1992年計劃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那樣。這一組織為較小的經濟體提供了滿足其競爭需要的大規模市場。同時,區域化能夠製定優於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有效貿易政策。這樣,世界經濟新的指導原則——互惠原則迅速興起了,換言之,原則上某個貿易集團內的企業享有進入其他集團市場的同等權力。這可能是防止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的唯一辦法。
人們還不十分清楚在實踐中互惠原則會導致何種局麵。是否歐洲銀行可以與美國銀行按照同等條件在美國開展業務,還是說它們可以用在歐洲做業務的方式拓展美國市場?這一點仍然懸而未決。諸如此類的問題將在不斷的摩擦與妥協中得到逐一解決,在不同的情況下,解決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共同體將采用互惠原則作為其主要的貿易政策——這已經對其他區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例如,歐洲統一市場的建立直接導致了美國和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如果沒有統一市場的威脅,這是不可能的。自由貿易協定影響了加拿大的利益。即便是現在,加拿大也沒太高熱情,他隻是別無選擇,隻能將經濟命運交給霸道的鄰國。繼加拿大之後,出現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美國另一邊的墨西哥是否也別無選擇?世界上沒有哪兩個國家像美國和墨西哥那樣,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體係。150年來,墨西哥一直視其鄰國為危險的巨大怪物,避之而唯恐不及。然而,即便在政治和文化上雙方關係極為緊張,墨西哥也很可能被迫加入北美經濟區,其可能性要大於50%。這一計劃已不再是荒謬的了。
東方也一樣
還有一些其他正在興起的地區。在中國,一方麵麵臨著巨大的失業壓力,另一方麵,沿海地區活力四射,內地經濟發展緩慢,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這些正在使這個國家再一次進入對抗性的經濟諸侯時代。如果能形成一個從天津到廣東的沿海經濟帶(這是很有可能的),那麼我們很快將看到一個新的環日本的遠東經濟集團。盡管有些國家對中國還存在著不了解,然而中國的城市已經在經濟上朝著新的地區明星和地區中心方向發展了。在這一過程中,很可能會形成一個以日本為中心的環太平洋經濟區。
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興起
在世界經濟新秩序(跨國、區域整合、信息密集)中有兩個突出的變化。第一,未來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是製造企業。目前日本256家公共醫院中的大部分都是由芝加哥的後勤服務公司進行維護和管理。曼哈頓幾乎所有大的寫字樓都是由丹麥奧爾胡斯(Aarhus)的一家後勤服務公司進行維護和管理。由於日本缺少管理學和工程學的教師,因而將學生送往國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就在幾年前,東京三所主要的私立大學已經在美國西海岸為日本學生建立了校區。在跨國發展方麵,銀行和金融業更是走在前列。由於政府在製定政策時非常關注藍領工人的需要,所以相對於製造業來說,服務業國際化的速度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