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都江堰(1 / 2)

是李冰,縛住了巨龍;是李冰,馴服了巨人。

看著靜臥兩千多年的分水堤,看著岷江水在魚嘴處乖乖地分流,鄭儀感歎之餘,不禁自問:“李冰的靈感來自哪裏呢?他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位置建水利工程呢?他如何想到把岷江一分為二的呢?”

大禹的父親鯀的治水策略是“堵”,走的是“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路線,修堤壩把水攔住。無奈水太狂野,怎麼攔也攔不住,鯀治水失敗了。但他不甘心,他從天上偷來一種叫“息壤”的泥土,這種泥土可以自行生長,你水越多,它就長得越高,但息壤還沒派上用場,天帝就發怒了,把鯀給處死了。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治理好洪水。

大禹的治水策略是“導”,治水順水性,四兩撥千斤。你這條狂野的水龍不是想向前衝嗎?我讓你衝得更快一些。大禹帶領人們拓寬河道,改造彎道,把水龍更快速地送入大海。

李冰的治水策略,既不是“堵”,也不是“導”,而是“分”,把一條巨大的水龍一刀劈為兩半。

“李冰啊,快告訴我吧,我該如何為老板節稅啊?”鄭儀蹲在山頂,任晨風吹亂自己的頭發,一遍一遍念叨著李冰的名字。

4.都江堰

都江堰始建於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曆史。

都江堰水利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神奇的是,枯水期,魚嘴自動將岷江60%的水引入內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期,又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內江。

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後段修建的泄洪道。都江堰建於岷江彎道處,江水流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層水流向凸岸,在凸岸頂托下,洪水衝下來的沙石大部分從外江排走。進入內江的少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頭岩的支引、寶瓶口的節製和“離堆”的頂托,將大部分沙石從飛沙堰、人字堤旁的溢洪道排入外江,使寶瓶口引水口和灌區幹流免遭泥沙淤塞。

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形似瓶頸,除了引水,還控製進水流量,既保證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過量洪水湧入內江灌區,造成災害。都江堰能自動調節進入灌區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成為天府糧倉。

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倫王國建於幼發拉底河上的納爾—漢謨拉比渠和古羅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廢,隻有都江堰獨步千古,永續利用,長盛不衰。截至1998年,灌溉麵積達到66.87萬公頃,同時,為四川50多個大、中城市和數百家工礦企業提供了工業和生活用水,成為世界上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

是李冰,縛住了巨龍;是李冰,馴服了巨人。

看著靜臥兩千多年的分水堤,看著岷江水在魚嘴處乖乖地分流,鄭儀感歎之餘,不禁自問:“李冰的靈感來自哪裏呢?他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位置建水利工程呢?他如何想到把岷江一分為二的呢?”

大禹的父親鯀的治水策略是“堵”,走的是“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路線,修堤壩把水攔住。無奈水太狂野,怎麼攔也攔不住,鯀治水失敗了。但他不甘心,他從天上偷來一種叫“息壤”的泥土,這種泥土可以自行生長,你水越多,它就長得越高,但息壤還沒派上用場,天帝就發怒了,把鯀給處死了。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治理好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