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已經聽馮智彧說了這玩意兒的成本可以降得很低,但是就這麼一塊玻璃在李世民看來還是屬於相當昂貴的那種。
人在印象上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在李世民的思想裏這無色透明的玻璃還是屬於奢侈品的範疇,這很難在一句兩句話的時間裏就扭轉過來。
撿起地上碎成好幾塊的玻璃,李世民頗為心疼,在他眼裏這就是好幾萬貫沒了。
“陛下,怎麼了?”玻璃打碎的聲音吸引到了長孫皇後,使其拉著李麗婉走了過來。
“沒事兒,一點兒小東西碎了。”李世民擺了擺手,把碎掉的玻璃放回了盒子裏。
“陛下還是小心點兒,妾身先去看看稚奴,陛下與駙馬先聊著。”
長孫其實是看到了盒子裏的玻璃的,而以她的眼界一眼就看出來那東西價值非比尋常,畢竟在這個時代來說這種東西的價值都不會很低,不過她並沒有點破。
有些事兒不應該知道,有些事兒可以知道,有些事兒能知道但是不能說,在這些方麵長孫皇後想得很清楚。
看著長孫皇後離開的背影,馮智彧這才想起來那個未來的唐高宗李治已經出生了,而且已經一歲了。
李治,這個在李承乾和李泰兄弟鬩牆之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懵懵懂懂之間就得到了那個無數人求而不得的位置,更是讓他兩個哥哥的所作所為成了笑柄。
其實馮智彧知道,李治真的就是撿來了一個皇位。
對於李承乾,李世民其實是相當包容的,先不說在李承乾幼年時期李世民有多重視和疼愛,就說李承乾對那個叫稱心的太常樂人大加寵幸的時候李世民也沒有多說什麼。
稱心的死讓李承乾連著幾個月都稱病不上朝,甚至還差點兒殺了對他屢屢勸諫的張玄素等人痛下殺手,可就是這樣李世民都沒有向著要廢掉李承乾這個太子,反而是煞費苦心的任命魏徵為太子太師。
縱觀曆史,不能說全部,但最少是絕大部分謀反並且失敗的皇子最後下場一般都是身首異處,但對於李承乾,李世民還是猶豫了。
李世民知道不管是立李承乾還是李泰都不行,於公於私都不行,所以他最後選擇了最小的李治,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堵住悠悠眾口,隻有這樣才能讓李承乾和李泰活下來。
“怎麼,看什麼呢?”李世民看著馮智彧的目光有些奇怪。
“哦,沒什麼,就是想到這位最小的皇子好像是兒臣入長安那段時間出生的吧?”
馮智彧搖了搖頭,把思緒收了回來。
“嗯,稚奴是去年六月出生的,正趕上蝗災大起的時候。”李世民點了點頭,沒有任何想要避諱的意思。
其實如果放在尋常一些的年代,一個人伴隨著蝗災出生在這個時代會被認為不詳,最起碼也會被人指指點點,但李治是幸運的。
他爹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那件事才上位的,這就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而且當時的蝗災也太過巨大了,讓人沒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