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做事——深藏不露
應懂得如何靈活地展現領導才華
關於領導者的處事之道,《淮南子》中有一句話:“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領導者處事必須要做到公正無私,如果有徇私的嫌疑,那麼領導就會逐漸喪失威信,說話做事也再也難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和信賴。所以,公正無私,是一個成功領導者做事過程中必備的心態和素質。
不能一味遷就別人
辦事沒有原則,有時就表現為一味地遷就、順從別人。由於自己沒有立場,所以很容易被他們所誘惑或利用。遷就別人,表麵看來是和善之舉,但實際上則是軟弱的表現。軟弱到一定程度,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力,而沒有自信力的人是很難成就什麼大事業的。
有時,性格上的自卑和懦弱,也表現為沒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自卑,就會覺得處處不如別人,怯懦則往往會導致卑微。時時看著別人的臉色行事,怎麼能走好自己的路呢?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由於自卑和怯懦使我們對那些高傲的名人仰慕不已。然而,一旦我們恢複生命的自信,勇敢地麵對問題、麵對困難,所謂英雄見慣亦常人,我們就會覺得偉人並無什麼神秘可言,而且會越來越覺得,所謂偉人和庸人的區別,無非前者始終有一個清晰的方向,並且充滿自信,按照自己的方法、義無返顧地走下去;而後者卻終日渾渾噩噩,始終不敢向著未來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人如果懂得了這一點,成為一個偉人並不困難。著名漫畫家蔡誌忠先生講過這樣一句話:“每塊木頭都是座佛,隻要有人去掉多餘的部分;每個人都是完美的,隻要除掉缺點和瑕疵。”是啊,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長處,幹嘛要去迎合別人的口味呢?
沒有原則的人往往還禁不住他人的誘惑,自己的意誌比較薄弱,遇到什麼事情,最初還能遵循自己的原則,但經別人三言兩語一勸,馬上防線就崩潰了。舉個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最普遍的例子:幾個朋友坐在一起喝酒,推杯換盞,邊喝邊聊。幾杯酒下肚之後,本來規定自己隻喝三杯,而且開始時尚能堅持,但架不住朋友的一再相勸,腦袋一熱,什麼三杯原則,五杯又能怎麼樣?於是,原則丟在一邊,放開肚子喝了起來。結果常常是酩酊大醉,耽誤了事情不說,對自己身體的損害也極大。這實在是極其不劃算的事情。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要適可而止,過度就沒有原則可言了。什麼事情都沒有原則,隻會帶來不良後果,而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
做事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的立場、方法,這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因循守舊、教條主義。而是要創立自己的規則,要有創新精神。人類從原始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高度文明社會,就是在不斷地繼承和創新中取得進步的。因此說,創新對於社會的進步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曆史川流不息,若不能審時度勢,而一味恪守舊俗,這本身就是致亂之源。頑固保持舊傳統者也難免成為當世的笑柄。當然,既成的事物,即使並不完美,也會因為已被習慣所適應而不斷堅持。而新的事物,哪怕再好,也會因為不適應於舊的習慣而受到抑製。對於舊習俗來講,新事物好像陌生的不速之客,因而很容易引起驚異和猜疑,不易被接受和歡迎。這就需要革新者能夠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雖千萬人吾往矣,絕不輕易改變立場。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我行我素,“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以此來抑製那些企圖誘惑你、改變你的人。
對於那些有誌革新的人來說,最好能以時間為榜樣。時間在流逝中不知不覺更新了世上的一切,而表麵上又似乎什麼都未改變。如果不是這樣,新事物來得太快的話,難免會遇到極大的抗拒力量。由於改革必定會觸犯既得利益者,所以革新者無疑會受到這些人的打擊。那麼新事物的生存是很困難的。
當然,這隻是個小小的建議。還是那句話,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基礎上,在革新中逐漸創立自己新的原則,使自己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做事無原則,是注定一事無成的。
領導要當好領頭雁
一個團隊的領導,就好比是一隻領頭雁,最主要的功能是把握好團隊前進的方向,並引導組織成員不掉隊和偏離方向。通用電器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曾說過:“一個好的領袖會一直專注在焦點上,掌握你的方向勝於被方向掌控。”
傑克·韋爾奇說得非常正確,但是領導者在為整個團隊做出決策時,要遠比單單控製方向要重要得多。在做決策之前,領導就應該對全部的工作內容做到胸有成竹。他要清楚地知道目標在哪裏,整個過程如何分步實現,也要了解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付出的代價。他知道在這個團體裏需要有什麼樣的人才才能獲得成功,以及每個人最擅長的工作是什麼,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他自己要早已經有所準備。《做你命運的領袖》一書的作者艾姆斯就此評價道:“所謂領袖即是看得比別人仔細,比別人長遠,而且還要比別人早一步先看到。”
當你的團體規模越大,領導者就越要有能力將前景看得清清楚楚。因為船越大,中途的調整就越困難,一旦有決策上的失誤,受損害的人就會越多,最終導致滿盤皆輸,不像自己一個人或隻有兩三個人的小團體,影響的範圍較小。電影《泰坦尼克號》巨輪沉沒的悲劇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船員無法看得足夠遠以避開冰山,等到看到它出現於航道上時,卻由於巨輪太大而無法迅速改變航道,最終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巨輪向冰山撞上去。結果損失慘重,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釀成了令人唏噓不已的悲劇。
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時刻銘記:他人的前途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因此這樣的人要周全地規劃出一條最好的決策。在詹姆斯·奧特黎所著的《生命與工作:一位經理人所尋找的意義》一書中,他曾有過這樣的觀察與體會:4架軍機編隊飛行時,如果發生意外事故,常常是4架飛機一起出事。原因是,他們當中的領隊帶頭往哪裏飛,其他3架就跟在領隊的機翼旁邊,隨時留意他的動作,然後馬上跟進。他飛往哪裏,大家就緊緊跟到哪裏。領隊翱翔雲間或朝山頭撞去,大家仍是照跟不誤。
因此,領導者在行動之前,必須盡可能做出正確無誤的決策,團隊成功與否,就取決於這些決策的準確程度。
在現實生活中,你的未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現在的決定可以預示著你將來的成敗。經常有人遇到這樣的疑惑:“我母親希望我將來能做一個醫生。”“我想將來當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我的性格比較適合做老師。”然後你就會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
你的事業由你自己來操控,你的重要決策由你自己來完成,機遇與努力二者缺一不可。機遇一定要牢牢抓住,而努力過後才可能有機遇的垂青。關鍵時刻,你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來,然後勇敢地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注意審視自己的言行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是有原則的人,他因該深知均衡原則的重要意義。在生活中,他們堅持著這樣的人生信條:遠離極端,保持理智冷靜。一方麵敢於承擔工作責任,另一方麵時刻不要忘記家庭義務。
一、理性生活
能讓自己保持理性生活的人,他們絕不會是性格極端的人,不會執著於“非贏即輸”的想法;不堅持二分法,硬將事情區分成好或壞、是或不是。他們以連續、先後順序和逐層分析方式來思考問題。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分辨、觀察情況的異同。
二、多和家人在一起
結婚之後,雙方都有責任承擔起家務,即使男人剛完成一天的緊張工作,很疲憊地回到家裏,而無法再做些家務,也應該花上點兒時間聽取女人的訴說,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助她。
領導者回到家裏便不再是領導者,他的角色變為了妻子的丈夫或孩子的父親。與家人共同度過的不單單是餐桌或床上的時間,還應該陪家人出去走走,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愛護,比如到超市購物,去公園遊玩等。否則,婚姻將變得毫無意義,最終導致雙方的不合。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在陪家人一起遊玩的館程中,自己也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
三、別把工作帶回家
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得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有時候因為任務繁重,而不得不加夜班或者把工作帶回家裏,這很容易引來妻子的不滿。如果長此以往,妻子就會認為這是男人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所以,在8小時之外的時間裏,要盡可能地不去做工作,也不向妻子談及工作上的事情,盡量多做些生活上的交流。
四、架起理解的橋梁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妻子理解並讚成丈夫的目標和計劃,她會作為一名合作者心甘情願並關懷備至地幫助他取得成功。她將會樂意做出某種犧牲。但這意味著丈夫和妻子必須進行相互溝通。他們必須得談論自己的婚姻,以及婚姻與他的工作的關係。如果她在這方麵是無知的,他必須把工作的實際情況向她詳細解釋——為什麼他必須與客戶發展某種友誼,為什麼他必須得穿得講究一些,為什麼有時候他必須把工作帶回家裏,為什麼他必須花更多的錢用在發展事業上。一旦她理解了他所做的事情與他所追求的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她將會配合得更好。要在思想隔閡的鴻溝上架起橋梁,惟一的辦法隻能是雙方相互理解。
五、主動去關心下屬
及時而真誠地表揚下屬的優點,善意而得體地批評下屬的缺點。應真誠關心下屬的進步,熱心指導下屬的工作。對下屬有高度的責任感,勇於承擔起比較艱巨的工作任務,對於工作經驗不足和業務能力不強的下屬,應無私地傳授經驗,使下屬增強工作能力,提高業務水平,以便在日後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