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開局——運籌帷幄(1 / 3)

第一章 開局——運籌帷幄

讓局麵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新領導走馬上任,大都躊躇滿誌,想迅速打開工作局麵。但對於開局上路,不少領導卻感到無所適從。領導者麵對新環境,要樹立威信,必須加強學習,不斷調整和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適應新崗位的需要,並在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

少做指示,讓下屬自己承諾

管理是一門具有高度智慧的藝術,是一門極為深奧的科學。當老板的要少發脾氣、少做指示,雖然這是很難的。十個老板八個壞脾氣,這不僅是因為他有權力發脾氣,也因為他的確很操心。但是,身為上司、老板的人要少發脾氣,對發脾氣要做“火性管理”。事情沒到最後關頭,不要急於做決定,要放開讓大家想出更多的不同意見,這沒有壞處。養成大家多動腦筋的習慣,對你是非常有好處的。

首先建議老板要少罵人

不是說絕不罵人,因為那是做不到的。一個老板是否有權力發脾氣,這並不重要,這是個性問題——沒有個性很難當成大老板。想少發脾氣怎麼辦?就要少做指示。這個是很難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發布指示。但是這樣真的很不好,因為你所知道的雖然很多,卻也還是有限的。

東西方古代哲學中都有一句名言:“我是無知的。”孔子一再說自己無知,蘇格拉底也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我們的頭腦都是有局限性的,要不然為什麼要借用人家的頭腦呢?一個人要發財也很簡單,那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借用別人的智慧。

凡是成功的人,都很少說話。老板一說話,所有人就都按照他的話去做;老板不說話,所有的人都說話,老板就有很多的選擇性,對自己非常有利。所以,一個經常做指示的人,就限定了自己的下屬——他們不太會去動腦筋。一個很有主見、很果斷、隨時有主意的人,他的下屬統統腦袋空空:第一,他想了沒有用;第二,他一想就挨罵,不說不挨罵,說的跟老板不一樣就挨罵。最後,他不再想也不再說,幹脆讓出整個舞台來,讓老板一個人唱獨角戲。

如果一家公司的人才慢慢地外流,就等於得了經營上的癌症。所以,大老板要給下屬充分的表演舞台,而不是自我表現。管理很多時候要無為而治。無為,其實隻有你很有能力才可以講無為,沒有能力的人是無能,跟無為無關。

老子最高的智慧是四個字:深藏不露。中國人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深藏不露的觀點的,心裏認可,但是嘴上還死不承認。有的老板會問,如果講深藏不露,有能力同沒有能力不就一樣了?此言差矣,沒有能力,談不上深藏不露,因為沒有什麼好藏的;有判斷力、有選擇力、有聲望,才有資格深藏不露。

夠分量、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才有資格講深藏不露。而且中國人講深藏不露就是要露,是站在不露的立場上來露,這樣才不會亂露,才不會露到人家都看笑話。所以,主觀上,他一定要胸有成竹。

深藏不露的潛台詞是在該露的時候才露,這個注解非常重要。應該露的時候你露不出來,人家就看不起你;不應該露的時候亂露,人家就會看笑話。有很多領導的形象,在下屬心目中簡直就是個笑話,這是自取其辱,與別人沒關係。

提出問題讓下屬製訂方案

領導才能不會是天生的,必須經過後天的學習。一個身居領導崗位的人,如果根本不知道如何做領導,非但做事情會事倍功半,毀了自己,同時也是下屬的災難。

下屬對上級的指示最多盡力而為,應付敷衍而已。因為你越要證明老板的指示是對的,自己越累;而你的證明讓老板越有信心,什麼事情都要加強了,下屬就累慘了。

中國人很有特點,對老板的指示很少會全情投入,可是對自己的承諾就會全力以赴。我們要的是下屬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很多人說,下屬已經盡力了,這是不對的,下屬盡力隻證明他是在敷衍應付,最好是能全力以赴。

所以,領導隻是動動嘴皮子發號施令,這不是最明智的行為,下屬最多聽聽而已,不會百分百地相信。很少有人百分之百地按照老板的指示去做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到六七十分就夠了,幹嗎勉強自己啊?這就是大部分人的心態。

聰明的領導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把自己的意見變成下屬的意見,讓他自己說,他一說,就是在承諾。老板還要進一步問下屬:“你說這樣,你做得到嗎?你未免目標太高了。”

下屬一定會說:“不會!我還可以。”

老板會繼續說:“你說得這麼容易,我們的資源又不夠,人員又有限……”

下屬會說:“沒問題,沒問題!”

而既然他承諾了就必須全力以赴。

總而言之,下屬自己做出承諾,他就要全力以赴;你說的話,他不過是盡力而為。當老板的要讓下屬去動腦筋,要將思考成果變成他的承諾。一個老板要是有魄力,大家會尊重他;可是對內他不能有魄力,對內有魄力,他就隻是動了自己的腦筋,其他人都不動腦筋。要讓下屬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製定出一些他們願意去做的方案來。

巧妙應對下屬錯誤

人非聖賢,誰都難免犯錯誤。下屬犯錯是常有的事情,怎麼把它處理好,考驗的是領導的水平。在下屬出現失誤或者錯誤的情況下,作為上級應該如何去處理呢?作為高層管理人員,管理是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一個好的老板,一個有良心、負責任的老板,對下屬的錯誤是不能“放過”的,但是要講究處理的方式,要有策略。

第一,預防為先

一個年輕的下屬跟隨老板,是把一生最寶貴的青春交給你,當老板的不可以耽誤人家。

對於一個年輕下屬來說,一個好的老板比老師還重要。所以,老板對下屬的任何錯誤絕對不能放過,否則就是誤人子弟。但是要講究技巧,老板要想辦法,讓下屬不但知道錯誤,而且會自覺改正,這才是好老板。一個好的、負責任的老板,要預防下屬犯錯誤。

老板要教導下屬:做任何事情,事先要有充分準備。

舉例而言。一個小孩子第二天要去遠足,或者是要到學校上課,到早上他一定會哭,為什麼?因為他著急呀。這個東西找不到,那個東西也找不到。你罵他沒用,不解決問題。做父母的就要事先告訴他:“今天晚上睡覺之前,想一想明天要做什麼,把所有要用的東西擺在一起,因為明天一早起來時間很匆忙,忙中一定會出錯。你事先收拾好了,再檢查一遍,沒有問題了,才可以去睡覺。”第二天一早,小孩子一收拾就走了。

預防下屬犯錯方法一:事先充分準備

道理講明白了,還要幫他養成習慣。下屬要養成事先充分準備的習慣,不能說到時間下班就走,那是不負責任的。下班後要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整理好,如果明天一上班來不能馬上工作,今天就要想辦法,這才是負責的人。一下班就走了,第二天一來,什麼都找不到,半天已經過去了。很多下屬之所以沒有效率,就是沒有按照古人的智慧去做:今天要為明天做準備,任何事情充分準備還要再檢查,有了把握才可以休息,否則不行。

預防下屬犯錯方法二:要有預測能力

你想知道自己未來的狀況嗎?誰不想先知先覺呢?

老板對下屬完成事情的能力,要事先有所判斷,並且對他的未來也要有所判斷,幫助他建立自我發展的信心。對於未來怎麼發展,如果能有明確的希望與前景,他就會踏踏實實、充滿信心地去做。

很多人踏實勤懇,少年老成,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他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作為一名卓越的領導,你要讓自己的下屬看到他們的未來,他們就一定會好好做。因為隻要他不是自甘墮落,就不會對光明的前景視而不見。一個人可以不在乎任何人,但對自己是不可能不在意的。你把他的未來告訴他,他自然就會約束自己、少犯錯誤,這就叫做防患於未然。

第二,派人實地檢查下屬的工作

一個老板在管理自己下屬時,如何才能發現下屬可能要犯錯誤呢?

比如說一個下屬要代表企業投標,他會帶標書和樣品。老板一般會問下屬:“你那個競標書準備好了沒有?”他一定會說“好了”,結果往往會出現差錯。應該說那是老板的責任,因為當局者迷。寫文章的人一般都會有這種體會,自己寫的文章看好多遍,裏麵即使有錯字也很難都看出來,所以要請另外一個人校對——不是他寫的,就容易發現錯誤。

作為領導,在派甲出去投標前,你可以跟他說:“辛苦,辛苦,過來喝杯茶。”把甲調開後,你再吩咐乙去檢查。如果乙檢查後告訴你:“標書寫錯了。”你不要去怪甲,你可以問他:“標書是你自己寫的嗎?”他說是自己寫的。你可以說:“那你可能太忙了,去檢查一下,好像有錯誤。”麵對出錯的事實,他還以為你是神呢。這種處理方式,既照顧到了下屬的尊嚴,最重要的是會極大地降低出差錯的概率。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需要讓第三者去看,而且還不讓對方知道呢?有這麼複雜嗎?

其一,他自己做的,怎麼看都是對的。因為沒有一個人存心做錯事。換一個人去看,旁觀者清。如同下象棋,棋手總是搞不清楚對方的車在哪裏,快被吃掉了都不知道。支招的人比下棋的人高明嗎?不是。顯然,輪到支招的人下棋時他又糊塗了。

其二,不能直接告訴他哪裏有錯,這是很重要的。你一直接講,就叫撕破臉,中國人是不能撕破臉的。比如你說:“你那個標書寫錯了,你怎麼可以這樣?”他會說:“錯了就錯了,能怎麼辦呢?”因為他已經沒有麵子了,他就幹脆不要麵子了。這麼一來,你反而被動了。也就是說,你指出對方一個錯誤,還一定要讓他有麵子,他才會接受。

要一個人從心裏服你,不是那麼簡單的,他腦筋很快,隨時可以找借口,弄得你毫無辦法。所以,你要指出他的錯誤,一定要借鑒上麵的方法,不要怕麻煩。

第三,指出下屬錯誤要有策略

如果公司的打字員打錯字,你該如何告訴她?你說:“你怎麼老打錯字呢?”她嘴上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但是心裏會想,你來打打看,看誰錯的多。

你可以換一種更容易讓她接受的方法:“你聽沒聽到大家都在讚美你很會穿衣服啊?但是,人家也在批評你老打錯字,我看隻錯五六個字而已,可是人家講得很難聽啊!”你講是別人說的,她就很容易接受;你如果是自己的意見,她就會有很大壓力,就會抗拒,會反彈。你這樣先讚美她,然後再批評她,最後再讚美她,這種模式被稱為“三明治法”。這樣她就容易接受了——讓她有麵子,她就會接受。

有人問,如果她不接受怎麼辦?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懂得措辭、策略這些道理。那你還可以這樣來說。

你說:“人家說你打錯字,講得很難聽啊。”

她馬上問你:“誰說的?誰說的?”

你說:“你不要問誰說的,你不要打錯就好了嘛。”

她說:“不行,你一定要告訴我誰說的。”

你說:“好,我現在就告訴你是我說的。”

她說:“是你說的,你就說是你說的,幹嗎說別人說的呢?”

你說:“好,你想知道原因,我告訴你:因為你還年輕完全不懂道理,我說別人說是給你麵子,我不是撒謊,跟你撒謊沒用,我幹嗎跟你撒謊?我隻是不忍讓你受不了,所以我才說是別人說的。現在你連麵子都不要,那太方便了,我們不要在這裏說了,我們出去說給所有人聽。”

她馬上跟你求情:“不要,不要。”

你告訴她:“以後我說是別人說的,就是我說的,你聽清楚沒有?”

她說:“我懂了。”

你要教給她這些道理。這種講策略的方法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有的方法。如果一件事情做得沒有效,你就不要做,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就好比你直接指出她的錯誤一樣。

第四,初犯不罰,再犯不赦

所有的人犯了錯誤之後,旁人都要先給他留麵子。孔子說“不二過”,意思是說,一個人初次犯錯,你就逮住不放,那就有點過分了;如果再犯第二次,就不可輕易放過,要讓他付出代價。

如果你不允許一個人犯錯,他就不敢做事情了,很多人就是怕有過失才不敢做事。因為不做,他就不會錯了。

作為領導,要讓下屬敢於放手去做。第一次錯了,隻要他是無心的,當領導的不要罵他;但如果他有意識地觸犯紀律,就要嚴懲不貸。要將錯誤性質分得清楚、明白才好。在下屬做事情之前,先把原則定出來,處理問題就很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