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按照人口普查數據統計,80後群體已超過兩億人。目前,最早的一批80後開始進入“三十而立”之年,他們正在成為社會的新生力量,越來越多的80後已經進入了管理層,成為支撐企業的中堅力量。在管理工作中,80後管理者擁有自身的優勢,他們擁有高學曆、接受新事物快、革新力強、思維敏捷,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不同於前人傳統、單調的做事方式,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
80後成為管理者,可以散發出巨大的管理能量。首先,80後的個性與當前市場經濟所弘揚的精神相符(比如明確表達自己的利益、追求更自由的生活),這使得他們對事業的激情和個人魅力更強。其次,80後管理者很直接,有什麼反對意見會直接告訴上級,無形中降低了時間管理成本,適合於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求。另外,80後的學習能力很強,眼光向外、更強調結果的管理風格比較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提高了其適應性。
“說我們是80後,我們也都30歲了,應該不能算是青澀的職場人了吧。至於說朝氣,我很願意把朝氣帶進董事會工作,我相信,董事會也需要我們的朝氣。”特銳德公告新任董事會秘書辦公室主任劉甲坤說。聯網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業務拓展部門總監吳奕說自己正在學著去當一個“好領導”,“以前是業務骨幹,更多的時候想的隻是自己,現在更多的是考慮團隊協作,考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手下的人都不服管,平時跟他們都處得很好啊,經常一起K歌、吃飯、郊遊,可是一談工作、給他們分配任務量時,他們就敷衍,經常不按時間完成任務。到底要怎樣才能打動他們,在工作上配合?這是80後年輕主管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因為從小崇尚自由和個性,他們多半既不喜歡管人,也不喜歡被人管;即使被提拔到管理位置,也不願意擺領導的樣子,以為跟手下打成一片就能把管理做好。“後來,我發現這是管理上的一個誤區,現在,我正在努力調整。成為一個領導後,會經常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很大,經常在想要怎麼去做。我一直記得我畢業後上班進公司的第一天,我的領導對我說,你在我手下幹活,我能容忍你做錯一次,也能容忍你再做錯一次,但是絕對沒有第三次。”
通常,許多80後管理者隻善於演好一個角色,不善於扮演其他的角色。但作為管理者,80後們必須學會轉換角色。因為管理是一種追求和取得成果的職業。管理質量的體現是效果,是做一件事情的結果。檢驗一個企業管理好壞的試金石是是否完成了任務、實現了目標。
管理不是一門隻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用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話來說:“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這樣一個形式:在一個由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地運行。”換句話說,管理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它讓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
80後管理者雖然走上了管理崗位,也要低調做人,更重要的是會照顧“左鄰右舍”,不能隻想屬於自己工作範疇的那些事。尤其關鍵的是,要嚐試建立快樂工作的模式。快樂工作的模式雖然已經提了很長一段時間,但60後畢竟不再年輕,這對他們來說更多的隻是個抽象的概念。80後管理者要懂得把自己掌握的快樂資源轉化、整合為管理資源。
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樂地工作和生活——80後管理者所具備的這些特質最有可能成為企業新一代管理者的特征,這是時代發展和他們自身特點的完美組合。現在有許多80後進入管理體係,他們承上啟下的特性非常明顯。80後成為管理者之後,要麵臨一個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要學會忍耐、傾聽和理性分析員工的行為表現,才能逐步成長為比較成熟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