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來自中學生的學習問題
在對待學習上,中學生有很多問題。有的是觀念問題,有的是方法問題。中學生的學習問題,莫過於如何發揮自己大腦潛在能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問題。因此,影響學習效率的動機、興趣、意誌、記憶、思維、時間、計劃等等是問題的主要內容。
中學階段,我覺得在第一年隻要把成績保持住,沒必要下很大的功夫去爭第一;到第二年以後,再在原有基礎上加把勁,這種認識正確嗎?
這種認識不正確,在第一年不僅要把成績保持住,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滯不前的想法不足取,更何況,第一也是相對而言的,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即使你已經爭得了班中第一,也沒有理由自我滿足,中學階段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機,一定不能放鬆自己。另外,還需要發展自己各方麵的素質,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
任何一種對時間的點滴浪費,都無異於一種慢性自殺。我們必須全速前進! ——茅以升
一天中的有效學習時間是多少?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作為學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時間的支配外,其他時間都可用於學習。一般來說,可以保證10小時左右,但有效學習時間應是一個變量,學習效果的高低也會因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如今,學生之間存在的競爭,是效率的競爭、方法的競爭。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情感、意誌、性格、品行都會影響學習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增加時間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麵的素質,特別是一個人的意誌品質。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
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魯迅
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希望一天能有48小時,自己原本計劃好的工作有時也無法完成,我該怎麼辦?
對於一個有較強求知欲的學生來說,會感到時間非常緊張。記得魯訊先生曾說過,時間好比海綿上的水,隻要會去擠總會有的,但擠時間也要講方法,要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使自己做任何事都心中有數,這是經濟地安排時間的首要條件,同時,要明確計劃的實施過程就是艱苦奮鬥的過程,要時常反省自己,是否已按計劃行事,是否具有落實計劃的具體措施,如果計劃未能按時完成,就得分析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如果是因主觀上沒有按計劃行事,或堅持了一段時間因缺乏堅強的意誌而半途而廢,那就得努力加強意誌力的培養。如果以上原因都不是,那麼,就得對計劃進行必要的修改,因為計劃的可行性是保證計劃完成的前提,而自己的主觀努力是影響能否完成計劃的關鍵。如果做到了以上兩點,又能采用一些有效的科學方法,在一天24小時中達到過去要用48小時才能達到的學習效果也是可以辦到的。
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
——魯迅
我特愛看一些精彩的雜誌,每當遇到好雜誌時,會情不自禁地看下去而顧不上其它,由此也浪費了一些時間,您說這習慣應怎樣改正呢?
愛看一些精彩的雜誌,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麵,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本身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俗話說“物極必反”,好事也會變壞事,當看雜誌入迷到不顧其它的時候,也會對你的全麵發展帶來不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樣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如果要使自己全麵發展就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薄弱之處,更何況中學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否則,會有偏科的危險。當然,自己的興趣、特長也不要放棄。事實上,發展自己的愛好,並不一定要用更多的時間來保證,因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習效果特別好,會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在晚自修,有時題目做不出,總喜歡馬上去問別人,憋在心裏難受,我也知道這種習慣不好,既影響別人學習,又破壞了班級的秩序,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一般情況下,安靜有序的晚自修是學校加強紀律性的內在要求,同時,也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因此,首先得維護學校的紀律。但是,學習要進步,好問是必要的。那麼,又如何達到此目的呢?我想應安排好問問題的時間,掌握好問問題的技巧,你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而且,問問題也不能每道題不懂就馬上去詢問,這樣,也會失去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晚自修時也不是說就完全不可以問,可以用筆頭提問法,這樣也可以讓被問的同學留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另外,切記直截了當地問答案是萬萬不可取的,最好問一些解題思路、技巧,效果會更佳。
至於在讀書的時候,尤其對於必須精讀的書籍,態度務須認真,精神務須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總是要查問清楚,不應該一知半解自以為是。
——鄧拓
如果弄一些小資料卡片放在口袋裏,在休息時看看,行嗎?
這是好方法,但願成為你的好習慣。在收集資料時應有分類,比如,外語單詞、詩詞名言、公式定理、政治曆史、科技動態、青年博覽等。用後放在一起,裝訂成冊,到時還會有用。
要記住,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一定得堅持做卡片摘記,一發現有價值的資料,就要如獲至寶,準確地摘記下來。天才就是勤奮,知識在於積累。這樣,卡片摘記積累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的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分類,分析研究,綜合利用,創造出自己的作品來。 ——吳晗
目前,我身上存在的最大缺點是懶,意誌力不強,周圍如果有人說話,我會就參與其中,該用什麼方法改正?
對症才好下藥,你已找到了自己的缺點,這是改正的前提。能否改變“懶”和“愛說話”的習性,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堅強的意誌。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製力,時時提醒自己——如果不改正,情況隻會越來越糟。其次,要確定一個自己學習的榜樣,努力學習他人的長處。另外,還需要把學習安排得緊湊一點,讓自己有正事可做,減少犯錯的機會。隻要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有較大的改觀。
勤勉。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富蘭克林
怎樣培養自己的自覺性,改正陋習?
良好的習慣是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我們又難免有一些陋習,要下決心改變它。努力培養好習慣,要培養自覺悟性,就得清楚哪些方麵該有自覺性,我想應包括德、智、體、美、勞各方麵的素質發展。發展素質從習慣開始,比如學習習慣包括自覺地去預習與複習,能積極思考,不恥下問;行為習慣表現為能自覺地遵守紀律,能對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反省,做到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自我發展。習慣的養成需要有堅強的意誌,用它去克服陋習,用它去重塑新的自我。播下的是習慣良種,收獲的將是優秀品行。
理智教育的培養,可以使天性凶惡的程度減弱,或者甚至變成良善的人,因為人是可以由賦予的人性,發展人類特性的。這好比把林間的野生植物移植在園庭中,經由園丁一番培育,它會開鮮豔的花,結美味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