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王宮室 1、隋文帝為何“懼內”?
公元581年北周貴族楊堅代周建隋,改進府兵製,廢除北周的嚴刑苛法,於公元589年統一了曆經幾百年分裂局麵的中國。隋文帝楊堅外禦強敵,內振朝綱,使社會發展步入正軌,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麵,為中國的曆史和文化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其功業足以流芳千古。然而,他禦下過嚴,令不少功臣未獲善終。不僅如此,文帝還對獨孤皇後言聽計從,在立儲的問題上聽從獨孤皇後的意見,改立楊廣為太子,致使江山斷送,實為遺憾。
在中國封建社會,夫權色彩極為濃重,女子的地位很低。但隋文帝楊堅對獨孤皇後敬愛有加,時後宮美女三千,卻形同虛設,“唯皇後當室,旁無私寵”,楊堅的5個兒子皆是獨孤皇後所生,這在中外帝王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隋文帝楊堅在奪取帝位的道路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時漢代名相楊震的後裔,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元勳,因戰功卓著官拜柱國大將軍,爵封隋國公,食邑萬戶。楊堅由於父親的關係,從14歲起就開始擔任官職。北周的開國大臣獨孤信雄才緯略,在北周政權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眼光獨到,將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毓,宇文毓後來成為明帝,大女兒也水到渠成地成為皇後。之後,他對楊堅的才幹極為賞識,把幼女獨孤迦羅嫁給楊堅為妻。楊忠死後,楊堅承襲了隋國公的爵位。周明帝對楊堅猜忌頗深,派精通相術的趙超為他看相。因為楊堅曾對趙超有救命之恩,趙超就隱瞞了楊堅有帝王之相的事實,對周明帝回複說楊堅的麵相隻能當一般的臣子,連所襲的爵位也無法承擔。趙超對楊堅以實相告,並且告誡他平時要深居簡出,少和外人聯係。
獨孤氏容貌秀麗,雖出身顯赫,但生活儉樸,不好奢華,與崇尚簡樸的楊堅十分合拍,婚後兩人的感情甚篤。更為重要的是,獨孤氏博覽古今,對曆代興亡之事頗有見地,和楊堅的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因而深得楊堅的寵愛與敬重。獨孤氏認為夫妻之間隻有真誠相愛,始終如一,才有幸福可言,希望丈夫能始終隻愛自己,一生不納妾。楊堅為了讓妻子放心,就立下誓言:將來無論大富大貴都不會背棄妻子,也絕不和其它任何女人生孩子。
獨孤氏處事果斷,有遠見卓識。她不顧楊堅的反對,為了給丈夫創造爭奪天下的條件,毅然將女兒楊麗華嫁給周武帝的兒子宇文贇為妻。宇文贇生性頑劣,喜好女色,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女婿人選,因此楊堅對這門親事頗有微詞。之後,周武帝去世,宇文贇繼承皇位,成為周宣帝,女兒楊麗華也被順利地封為皇後。楊堅也因此而躍升為上柱國、大司馬,位同丞相,在皇帝外出時總攬政務。之後,楊皇後因規勸皇帝而冒犯天顏,周宣帝逼皇後自盡,還想要殺掉楊氏一族。多虧獨孤家族及其它大臣講情,楊堅一家才轉危為安。此事令獨孤氏寢食難安,她認為隻有讓丈夫外放,才能有機會實現大計。經過多方努力,大象二年(580年)五月,楊堅被外放揚州。正要上路之際,內宮突然傳來皇帝飲酒中毒昏迷不醒的消息。獨孤氏認為時局動蕩,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力勸丈夫暫緩離京。她積極謀劃,讓楊堅假裝失足扭傷不能行走,留在京城。之後,她又千方百計地使楊堅成為輔政大臣。宣帝駕崩後,年僅7歲的皇太子字文闡即位,楊堅獨攬朝政。宇文氏諸王對此非常不滿,設“鴻門宴”要謀殺楊堅。多虧屬下拚死相救。楊堅才幸免一難。獨孤氏規勸丈夫借機起事,楊堅回想起當年相士趙昭所說的“必大誅殺而後定”,終於下定決心,誅殺了宇文氏諸王,奪取了帝位。楊堅取得政權後,建立了隋朝,獨孤迦羅母儀天下,順理成章地成為“獨孤皇後”。從一定意義上說,隋文帝能統一中國,獨孤皇後功不可沒。
獨孤皇後才智過人,對政事非常關心,暗中令宦官監察朝政,發現有不妥的地方,就在私下裏對文帝婉言進諫。文帝也常常采納她的意見,宮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與文帝稱為“二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