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龍在天歸隱昆侖(1 / 1)

尉遲信當選新任武林聖主,在法門寺護國真身寶塔前,尉遲信率領眾武林人士向寶塔宣誓:“抵禦叛賊、護佑大唐、安撫百姓、收複家園、上下一心、共赴國難”。

一個月後,潼關失守,昏聵至極的唐玄宗李隆基繼續著他那一步又一步的錯棋,李隆基聽信奸臣楊國忠的讒言放棄抵抗,棄長安百姓於不顧,倉皇向西蜀逃竄。

這個時候,丐幫習長老的傷病已經痊愈,封悅姑娘在服用了柳神醫煉製的寒冰掌解藥後,身體也徹底康複。至此國家危亡之際,尉遲信、龍在天商議,協丐幫眾人和部分武林人士共同趕赴山西,與那裏的大唐守軍郭子儀的隊伍彙合,共同抵抗安祿山反叛大軍。順便帶上賀元英與比榮公主,並護送他們二人平安回歸回紇國。

經過兩年多艱苦卓絕的戰鬥,再加之叛軍內部矛盾紛爭,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害,不久,叛軍內部火拚,安慶緒及其手下被叛軍自己人殺死,大唐軍隊相繼收複了大片國土,長安、潼關、洛陽重新又回到了大唐的懷抱,中原地區的戰火已經基本熄滅,百姓們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按照兩年多前的約定,待戰事平息後,賀元英帶著比榮公主來到了長安與龍在天相聚,一起趕赴潼關,把賀元嬌的屍骨帶回西域天山。兩年多過去了,賀元英早已當上了回紇國的駙馬,這次回來長安,也已不再是賀元英和比榮公主他們兩個人,馬背之上還坐著一個兩歲左右可愛的小女孩,正是賀元英與比榮公主的女兒,小女孩長了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雪白的皮膚,看著著實讓人憐愛。

龍在天帶著封悅與賀元英一家三口重新來到潼關城外的那處山坡上,封常青將軍夫婦的墓穴,還有賀元嬌的墓穴都安葬在這裏,行完祭拜儀式後,賀元英的女兒拉著他的手問到:“父親,你平時總說我長的像姑姑,可是姑姑為什麼一個人趟在這地下啊?她不孤單嗎?”,賀元英眼睛裏含著淚水對女兒說:“我們現在就是來接姑姑回家的,我們把姑姑送回家後,我們天天陪著她,她就再也不會孤單了”。

龍在天和封悅商量,待幫助賀元英找到賀元嬌的墓葬後,同賀元英一起護送賀元嬌回天山,等走到昆侖山後,二人便到昆侖山,選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過田園般的日子。

護送靈柩的車馬走到了長安,由於西去路途遙遠,一行人便來到牲口市場,準備把馬匹都換成駱駝,長安西城是個很大的牲口貿易市場,往來西域和內地的商人大多都會在這裏換乘牲口,有的把馬匹換成駱駝,有的把駱駝換成馬匹。剛剛結束戰亂的人們又迫不及待的開始通商貿易,市場內的人很多,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賀元英和比榮公主剛剛換好駱駝,正準備離開,比榮公主突然發現不遠處的牆根下,正蹲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黑瘦黑瘦的,穿的破衣爛衫,天氣已經入秋,單薄的衣服貼在骨瘦如柴的軀體上,顯得格外讓人憐憫。

孩子的麵前擺放著一個破碗,顯然是個正在乞討的小乞丐,來往的客商有心腸好的,就會往碗裏放些食物。比榮公主看著眼前的孩子覺得格外的可憐,便走向前去,準備把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些食物給他留下一些,然而,當比榮公主走到孩子的麵前時,她突然愣住了,她好像見到了什麼驚奇的事物一樣,她蹲在孩子的麵前,雙手捧著孩子那瘦小的臉龐,一雙大大的眼睛裏閃爍著些許的孤獨和無助,然而,讓比榮公主意外的並不是孩子的臉龐,而是孩子額頭上那塊兒清晰的暗紅色的蝌蚪紋胎記。

賀元英抱著孩子與龍在天、封悅姑娘一起走了過來,比榮公主對他們說這個孩子她認識,正是當年把她扣為人質的桑嘉和尚的孫子,在逃亡洛陽城的路上,冰天雪地的,自己還親手帶過這個孩子。比榮公主這樣一說,龍在天也蹲下身子仔細打量了一下孩子,因為他見過孩子的父親蘇斯利,覺得孩子眉宇之間是和蘇斯利有幾分相似。雖然,在法門寺武林大會上,無續和尚所講的自己身世的事情,龍在天並沒有完全的放在心上,但是,自打那之後,心裏麵多少有一絲說不出的奇妙感覺,說是親手打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內疚自責,也不恰當,龍在天心裏從沒有過這種意識,畢竟在他的腦海裏,自己被桑嘉和尚救下的記憶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唯獨深深不能忘卻的是桑嘉和尚殺害自己師叔空了的畫麵。不過,龍在天內心裏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後,便轉身和封悅商量,說自己想收留這個孩子,想把他一起帶回昆侖山,封悅立刻便答應了龍在天的想法,其實,在龍在天的內心深處,從這個孩子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行的隊伍出了陽關,再往西走,便是千裏隔壁沙漠,龍在天與賀元英紛紛跳下駱駝,二人在互道珍重後,雙方依依惜別,兩個孩子像是兄妹一般揮手告別,小女孩高聲喊到:“哥哥,哥哥,你們一定要到天山來看我們啊……”。

一陣陣北風卷起地上的黃沙,遮蓋住了遠行人的視線,龍在天跳上駱駝用自己的圍巾包裹住悅兒姑娘和孩子的頭,在漫天飛沙中往昆侖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