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 第四節 珠算的發明
據民間傳說,孔夫子的夫人孔二奶奶最早運用珠算的原理計數,發明了珠算。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做官,他每月發的薪水都交給夫人掌管。為了記清收支,孔二奶奶想了一個辦法,用一根細繩子串上珠子,收入多少就加上幾個珠子,支出多少就減去幾個珠子。她用這個辦法管理錢,從來沒有錯過。
當時魯國有個管理國庫的官員能力不濟,每月賬目總是理不清楚,國君很惱火,想要把他換掉。一天,國君召集大臣議事,提出要撤換司庫官的事,讓大臣們推薦人選。群臣一致推薦孔子,並說:"孔子博學多才,做事實在,能廉潔奉公。"孔子本來不諳其道,但君命難違,隻好勉強接管。孔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裏能分心來管理國庫?孔子的夫人得知後,主動提出來要幫助孔子,並說出要用管理家裏收支的辦法管理國庫,孔子同意讓她試試看。過了一段日子,孔夫人問孔子這樣管法行不行,孔子說:"你這個辦法記家裏的收支還可以,但管理國庫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家裏的錢少,用一根繩子串珠加加減減就可以了。而國庫那麼大,是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甚至更多的位數上加加減減,你怎麼能辦得了呢?"在孔子的提示下,孔二奶奶又仔細琢磨,她找來幾根細繩平行擺上,先在個位上串珠加減到十滿了,就在另一根細繩上進行十位串珠加減,又滿了再用一根細繩作為百位串珠加減,以此類推,就用串珠的辦法把國庫管起來了,再沒有出現差錯。魯國國君得知後,非常高興,大加讚賞,下令在全國推行這種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