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幾年裏,兩大因素將成為中國勢必麵臨的挑戰:第一,世界經濟高度動蕩;第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上升。
在地緣政治衝突方麵,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是周邊正在醞釀的種種潛在危機,這是穿插於本書各個內幕故事之間的內在邏輯。
但對“新常態”的中國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微妙調整的心態。當中國即將或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衝突即將成為我們與世界關係的“常態”,我們究竟如何把握其間的“度”?當“準冷戰”似已成型的時候,我們是否準備與“人類一切先進文明的成果”展開一場全麵的對決?
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狄更斯描寫的是18世紀下半葉高度動蕩的巴黎,以及19世紀上半葉進入工業化、城市化的倫敦。
鬥轉星移,時空背景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人類文明進化曆史上,總有一些深層的邏輯,對21世紀初處於急劇轉型期的中國依然是適用的。
邱震海
2015年1月31日
未來的幾年裏,兩大因素將成為中國勢必麵臨的挑戰:第一,世界經濟高度動蕩;第二,地緣政治衝突持續上升。
在地緣政治衝突方麵,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是周邊正在醞釀的種種潛在危機,這是穿插於本書各個內幕故事之間的內在邏輯。
但對“新常態”的中國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微妙調整的心態。當中國即將或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衝突即將成為我們與世界關係的“常態”,我們究竟如何把握其間的“度”?當“準冷戰”似已成型的時候,我們是否準備與“人類一切先進文明的成果”展開一場全麵的對決?
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狄更斯描寫的是18世紀下半葉高度動蕩的巴黎,以及19世紀上半葉進入工業化、城市化的倫敦。
鬥轉星移,時空背景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人類文明進化曆史上,總有一些深層的邏輯,對21世紀初處於急劇轉型期的中國依然是適用的。
邱震海
201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