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下篇:世界第一商人 第六章 樂善好施的善良本性
猶太人期待財富,但絕不貪戀金錢。他們十分強調慈善和互助,並熱衷於公益事業。猶太教徒的義務之一就是要"施舍濟貧,樂於助人"。
尊重他人,彼此寬容
上千年以來,猶太民族是以純商業運作維持生計的,他們在長期的流散中之所以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還能成為最會賺錢的世界第一商人,就是因為他們擁有尊重他人、彼此寬容的善良本性,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智慧。
摩西是一個服裝店的老板,一群小孩子經常在他的店鋪前,一邊玩耍,一邊罵著:"猶太鬼!猶太鬼!"。但是,到了小店關門前,摩西給每個小孩0.25美圓,還謝謝他們。
第二天,又來了一群孩子,一邊玩,一邊罵"猶太鬼"。到傍晚,摩西又給每個孩子0.15美圓,同樣謝謝他們。
第三天,孩子們又來吵鬧了,到了傍晚,摩西隻給了他們每人0.1美圓。小孩們顯出不滿足的神色,但還是收下了。
第四天,這群小孩又來吵鬧了。但到傍晚時,摩西卻把雙手一攤,表示不再給錢了。
孩子不明白怎麼回事,便問道:"大叔,您為何不給我們錢了?"摩西回答說:"很感謝你們為我宣傳,如今效果已經達到了。"
摩西所說的效果是什麼呢?究竟達到了什麼效果呢?一是幫助小服裝店做廣告的效果,二是幫助孩子們扭轉了反猶太的態度。
猶太人在對付諸如此類的"政治事件"時,總是從善良的本性出發,通過巧的手段,來取得比較好的結果。
雖然,很多猶太人是以放貸賺錢,世界上很多銀行大亨都是猶太人。但是,在《塔木德》上,有這樣一些規定:
借貸人的外衣如果是僅剩的財物,那麼作為抵押品的這件外衣必須在日落時分歸還。
保全借貸人的飯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飯碗;借貸人的飯碗碎了,自己的飯碗也就危險了。
如果僅僅剩下一件外衣來借貸,在他樂意的前提下,放貸者可以收取,把他的外衣作為一種對信用的認可而妥善保管起來,同時記住:在日落時分一定把外衣歸還。否則在夜裏,這個貧窮的借貸人如果連一件遮體的衣物都沒有,那麼他就會健康受損。
這樣的規定在於保護弱者,也在於促進市場的成熟,但更多的則是表現了猶太人善良的一麵。他們絕不會像黃世仁找楊白勞逼債那樣無情無義、心黑手辣。
猶太文化是以宗教文化為骨架的,其文化中很多內容與中國儒家文化有著共通之處。比如寬人律己的道德追求、反躬自責的道德理念、尊重他人的道德操守、講求分寸、適可而止的享樂觀、普度眾生的慈善胸懷等等,這些人生觀深刻影響了猶太人的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所以,猶太人與中國人一樣,都是偉大的、善良的民族。
有一艘船載著許多人在海上航行。旅客中有個人拿起錐子在自己座位下挖了一個洞。旁邊的旅額見狀大吃一驚,紛紛責備他。他卻說:"這是我的位置,我要幹什麼,你們管不著。"結果,沒有多久,洞鑿成了,整艘船也隨之沉入了海底。
這是《塔木德》裏麵的一個寓言故事。目的就是教導每個猶太人,都要自覺地從猶太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
由於這個道理,猶太人在請求赦免罪過時,不說"我"怎樣怎樣,而一定說"我們"怎樣怎樣。因為哪怕是自己一個人犯罪,猶太人也必定認為是集體犯的。在他們看來,猶太人就像一個大家庭,自己犯了罪,也就等於全體猶太人犯了罪。所以,必須從整個猶太人的立場出發做出懺悔,請求赦免。
如果發現了某個猶太人有偷盜行為,發現者自己也必須向上帝謝罪。原因是"因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夠,所以別人才會去偷盜"。這就是猶太人善良的本性以及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舌頭是為人處世的關鍵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的一生中,每天都在做著推銷自己的工作。所謂推銷自己,就是指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可以推銷著自己的創意、計劃、服務、智慧,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那些人生的失敗者,並不是本身能力欠缺,十有八九是不善於為人處世。
無線電工業的巨頭薩爾諾夫12歲時,在一家電報公司做雜工。但不管被吩咐做什麼,無論是幫助各部門傳遞文件,還是幫人上街買香煙,他都很勤快而且利落,因此公司中的人上到總裁、下到員工都很喜歡他。因為會處世,兩年之後總裁就把他招為正式員工,有的員工還教他學習電報知識,這為他今後從事電報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有個小販在大街上邊走邊吆喝:"有人要買人生秘訣嗎?有人要買人生秘訣嗎?"街上的行人一聽,紛紛向他擁來,其中還有幾位拉比。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著要買他的人生秘訣。小販說:"使人真正活下去的秘訣,就是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舌頭。"
這個小故事就說明了猶太人對於處世的認真態度。《塔木德》中說:"舌頭這個東西,說它好,沒有比它更好的;說它壞,沒有比它更壞的。"一位拉比說,壞的舌頭"會招致別人動怒或不和",所以猶太人非常注意管住自己的舌頭。猶太人不輕易談錢,原因也在於此。一旦在猶太人之間出現了因言語不慎而失和的情況,失言者會真誠地向對方道歉,並想方設法求得他的原諒。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類的內心都有被人注目、受人重視、被人容納的願望,都有保持自尊、獨立的願望。不管是歐洲人、美洲人、亞洲人、大洋洲或非洲人,隻要是人類,都有這種基本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