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軸心國的形成 德意兩國各懷鬼胎(1 / 3)

第三章軸心國的形成 德意兩國各懷鬼胎

意大利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前半期與德國的關係很緊張。長期以來德國利用民族矛盾在歐洲搞“泛日耳曼主義”,意大利最北部上阿迪傑地區的日耳曼族居民較多,受到“泛日耳曼主義”的威脅。

德國想合並奧地利,打開德國向南歐、巴爾幹地區的擴張通道,而意大利也想吞並奧地利達到向多瑙河、巴爾幹地區擴張的目的。墨索裏尼曾經讚資奧地利新聞界200萬奧地利先令,用於反德宣傳。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執政,納粹黨幾乎以意大利法西斯黨為模本組成。墨索裏尼把希特勒當作弟子看待,經常用老師的語氣教訓他。

上任伊始,希特勒就開始改變維持歐洲現狀的一些潛規則。對於德國領導人的改變,受到極大影響的人之一就是墨索裏尼,使得這位老牌獨裁者相形見絀。

這段時期西歐社會曾一度把納粹德國和法西斯意大利這兩個政權聯係在一起。這兩個政權被認為是兩個不同版本的“國家達爾文主義的社會主義”,是專門用來抵製共產國際、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

1933年1月底,希特勒在招待各國使節的晚宴上,對意大利大使夫人說:“我很敬佩貴國領袖,他是一個偉人,我想認識他。”

在意大利與德國的外交中,墨索裏尼試圖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在墨索裏尼的策劃下,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簽署《四強協約》,在意大利國內經常稱之為《墨索裏尼協約》。

《四強協約》是墨索裏尼於1933年3月先後向德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的,協約於7月15日簽署。

#《四強協約》——意大利人的想法:

1933年4月,墨索裏尼曾經對德國駐意大利大使說:“該協約在開始的時候隻是個小男孩,但英國想把它變為兩性人。法國人認為它是個女孩。”

墨索裏尼向德國、法國和英國推銷這個協約能夠使歐洲保持10年的和平,但是因為多個事件的發生,《四強協約》最後也沒有得到履行。簽署該協約的其他三個國家均懷疑《四強協約》的可行性。

對於意大利來講,真正的問題是德國崛起了。但不過怎麼樣,英國政府仍對墨索裏尼的“勇氣”感到敬佩,認為意大利的外交政策從總體上是善意的,對歐洲是有好處的。英國政府認為意大利沒有搞種族主義,也沒有搞反猶太主義。

當時,在歐洲越來越多的焦點轉向了德國,非常急迫的事是擬定針對德國的外交政策。

《四國協約》本身有很多問題,隻有4個大國簽署這一協約,排除了波蘭、蘇聯、美國和日本。墨索裏尼試圖打破國際聯盟這個框架,這個協約暗含的意思是,四個國家在此後將重新修改《凡爾賽條約》,四國很可能會組成反共反蘇集團。墨索裏尼公開稱捷克斯洛伐克是個“混血早產兒”——或者也有可能是立陶宛或者波蘭。

意大利人認為這個協約是墨索裏尼取得的偉大的外交勝利,意大利一直都試圖維護《四國協約》,目的是使意大利在麻煩不斷的歐洲具有更大的地位,直到1940年,意大利還在期待改變其他國家。

《四國協約》是典型的意大利人的想法,想通過舊式外交的切實而可靠的方法來約束德國,墨索裏尼曾對心腹們說,他發現德國的種族理論是騙人的笑話。

墨索裏尼發現,德國總有一天會與奧地利合並。融合是種族的規律,日爾曼種族更是這樣。但墨索裏尼不希望德國與奧地利合並,目前的任務是拖延這個不可避免的融合,拖得越久越好。

在1933年,阻止德奧合並是法西斯意大利努力奉行的傳統政策。另外,墨索裏尼政府在外交上不斷重複的問題是反共問題。法西斯主義一直宣稱對共產主義取得勝利了,但墨索裏尼絕不允許意識形態的戰爭破壞意大利與蘇聯的友好關係。

1933年9月,意蘇兩國簽署新的商業協定。意大利與蘇聯繼續進行武器貿易。早在1931—1932年,意大利向蘇聯出售了一批飛機,賺了大錢。後來,意大利造船廠還為蘇聯海軍造軍艦。墨索裏尼認為蘇聯不是意大利的敵人,他甚至懷疑斯大林會不會哪天像自己一樣變為法西斯主義者。

事後證明,在二戰期間,墨索裏尼曾在很多場合想讓希特勒接受建議,即與蘇聯保持和平,這樣軸心國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英國。

從1933年開始,墨索裏尼越來越無法否認意大利和德國之間存在的聯係了。意大利與德國的秘密接觸增多了,希特勒繼續奉承他見到的每個意大利人,在與《意大利人民報》的一位記者會麵時,他說自己認為法西斯主義包含的總體概念具有國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