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鄭和下西洋
鄭和,原來姓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雲南一個回族家庭裏。他的祖父、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還到麥加(伊斯蘭教的主要聖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過聖。鄭和小時候就從父親那裏聽說過外國的一些情況。後來,他進燕王宮裏當了太監,因為他聰明能幹,得到明成祖的信任。這鄭和的名字還是明成祖給他起的。但是民間把他的小名叫慣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監”,後來,有的書上也寫成“三寶太監”。
明成祖用武力從他侄兒手裏奪得了皇位,有一件事總使他心裏不大踏實。皇宮大火撲滅之後,並沒有找到建文帝的屍體。那麼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
京裏傳說紛紛,有的說建文帝並沒有自殺,趁宮裏起火混亂的時候,帶著幾個侍從太監從地道裏逃出城外去了;別的地方傳來的消息更離奇,說建文帝到了什麼什麼地方,後來還做了和尚,說得有鼻子有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懷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沒死,萬一他在別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馬,豈不可怕。為了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問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開宣布,就借口說是求神仙。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會不會跑到海外去呢?那時候,我國的航海事業已經開始發展起來。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揚國威,跟外國人做點生意,采購一些珠寶,順便探聽一下建文帝的下落,豈不是一舉兩得。
這樣,他就決定派一支隊伍,出使國外。讓誰來帶這支隊伍呢?當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不可。他想到跟隨他多年的宦官鄭和,倒是個挺合適的人選。
1405年6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並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等。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著又到爪哇、舊港(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東南岸)、蘇門答臘、滿剌加、古裏、錫蘭等國家。他帶著大批金銀財物,每到一個國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國王,並且把帶去的禮物送給他們,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許多國家見鄭和帶那麼大的船隊,態度友好,並不是來威嚇他們,都熱情地接待他。
鄭和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在出使的路上,雖然遇到幾次驚濤駭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船隊從沒出過事。隻是在船隊回國、經過舊港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