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毛遂自薦
一位普通的門客,憑借自信和勇氣、膽識和智慧,自薦出使楚國,促成了楚、趙聯合,同時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這就是“毛遂自薦”。
公元前259年,趙國在長平遭到慘敗,40萬大軍全部覆沒。秦國乘勝追擊,趙國已無力量抵抗。趙國危在旦夕,趙孝成王要平原君向楚國求救。
平原君想到自己的國都——邯鄲十分危急,他決心親自到楚國與楚王商談聯合抗秦的事。他打算帶20名文武全才與他同行。於是在3000門客中挑選這20人。挑來挑去,隻選中19個。他正在為此事著急,有個門客,自我舉薦說:“我能否算個數呢?”平原君抬頭一看,並不熟悉,有點吃驚地說:“先生叫什麼名字?來到我門下多長時間了?”那個門客高聲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3年了。”平原君聽了直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裏,它的尖很快就冒出來了。先生來到我這兒已3年了,可我沒聽說你有什麼本領啊。”
毛遂是個有智謀有膽略的人,在平原君家裏呆了3年,一直默默無聞。他的才能始終無機會表現出來,因此平原君不認識他。這次平原君挑選20名文武雙全的人去楚國談判,毛遂認為是個好機會。因此,當平原君挑選到19人時,他果斷地站出來自薦。
當他聽到平原君懷疑他的才能的問話時,他從容不迫而又無可辯駁地回答說:“幾年來,我從來就沒有能像錐子那樣放進您的袋裏呀,要是早就放進您的袋裏,我敢說,不隻是尖頭露出來,整個錐子就會像禾穗一樣挺出來。”
平原君覺得毛遂的話不無道理,再說缺的一個人也還沒找出來呢。於是,平原君點頭同意了。他心裏很佩服毛遂的膽量和口才。
已挑出來的那19個門客,一邊聽一邊交頭接耳。有的還用輕蔑的眼光看他。平原君帶著挑出的20人出發到楚國。一路上,大家交談著。開始有人還在輕視毛遂。說他說大話。但談著談著,發覺他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後,就跟楚王商談出兵助趙的事。可是談了半天,沒有一點動靜。他的隨員們個個心急如焚,等得實在不耐煩了。但是,他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誰也沒什麼辦法。這時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時說的大話,便慫恿他上台,對他說:“毛先生,這回看你的啦!”
毛遂想到自己的國家正處在危急之中,加上同行的鼓勵,他不慌不忙,手按著寶劍,大步登上台,對著平原君高聲說:“楚國與趙國聯合抗秦,三言兩語就可決定了。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太陽當頭了,還不見效果?”
楚王見毛遂沒有命令擅自走上台來,心中不快,又聽到這番話,很生氣。於是,怒氣衝衝地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答道:“是我的門下食客。”
楚王一聽毛遂是個地位低微的人,便大聲嗬斥:“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你上來幹什麼?還不趕快下去!”毛遂毫不畏懼,接著劍,從容不迫地跨前一步,對楚王說:“你所以敢當眾嗬斥我,是憑著楚國的強大。可現在,你我之間隻相距10步,楚國縱然人多勢眾,你也靠不上了。現在,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裏。”說話時,他手按寶劍,正氣凜然。這時的楚王被嚇呆了。哆哆嗦嗦地說:“您有什麼高見呢?”毛遂繼續說:“堂堂的楚國,方圓五千裏,士卒百萬,應該做霸主。可是,在秦國麵前,膽小如鼠。以前,秦將白起隻帶領幾萬軍隊攻打楚國,一戰就攻下了你們的國都。再戰,就燒掉了你們的墳墓,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也感到羞愧。可是你這個國王竟若無其事,不想報仇。說實在話,楚趙聯合抗秦,並非單單為了我們趙國,重要的是為了你們楚國。”毛遂這一席話,理直氣壯,鏗鏘有力,像一把鋒利的錐子一樣,句句刺痛楚王的心。說得楚王頻頻點頭,紅著臉,連聲說:“說得對,說得對。”毛遂緊緊盯了一句:“那麼,我們合縱的事就這樣定了?”楚王點著頭。楚王和平原君當場結盟訂約。不久,趙國在楚國和魏國的幫助下,解了圍。
事後,平原君感慨地對人說:“我發現的人才也算不少了,但竟看錯了毛先生。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隨意評價人了。”
後來,毛遂自薦的事廣為流傳。至今,人們還以“毛遂自薦”形容自我推薦。毛遂自薦的精神應提倡,它體現了自信,體現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智慧寄語
“酒香也怕巷子深”。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過於內向的孩子,父母應幫助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扉,積極主動地展現自己的才能,讓外界的反饋促進他們自身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