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了結,五代十國的恩怨! 4000字(3 / 3)

柴榮和趙匡胤都曾經是潘美的主公,潘美別無選擇。

不過,潘美指揮的兵馬是楚軍,大部分楚軍將領不滿,帶著楚軍,逃回西楚的地盤。

中軍潰敗、左軍投降,藍玉的右軍還在馳突賀若弼,與賀若弼在煙幕中廝殺,當藍玉發現韓擒虎的騎兵進行穿插之後,已經來不及分兵阻攔長驅直入的韓擒虎。

趙匡胤潰敗,潘美率軍投降,讓藍玉成為了一支孤軍。

從潘美軍中逃亡的楚軍將士,與藍玉彙合,向西楚的領地敗退。

藍玉臉色極其難看。

雖然藍玉沒敗,但他被賀若弼拉起的煙幕遮蔽視線欺騙,間接導致趙匡胤潰敗,藍玉不免感到挫敗。

“終究還是功虧一簣了嗎?”

趙普歎息,這次魯國決戰,宋軍、楚軍潰敗,即使趙匡胤沒有被活捉,也沒有足夠的兵馬逐鹿中原了。

趙光義的臉色也不好看,趙匡胤投降,那麼趙光義也隻能被迫跟隨趙匡胤投降,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

本來,要是趙匡胤出事,趙光義還有希望繼承趙匡胤的兵馬,但趙匡胤已經在此戰耗盡了幾乎所有的宋軍。

其他逃走的兵馬,是西楚範增的兵馬,而不是趙匡胤的宋軍。

趙匡胤被活捉,潘美、趙光義投降,一眾宋軍武將,成了柴榮的俘虜。

這些宋軍武將,多數是柴榮以往的部將,麵對先主,垂頭不語。

趙匡胤、趙光義、趙普、石守信,幾個謀劃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主謀,被五花大綁。

柴榮掃視數人,估計他們都想不到,自己會死而複生,還有機會生擒他們。

趙普為趙匡胤求情:“主少國疑,以當時的風氣,趙大這麼做,無可厚非。但趙大沒有殺害主母和少主,在當時,已經刀下留情。還請先主從輕發配。”

眾人鴉雀無聲,等待柴榮的決定。

要是柴榮先斬後奏,張華估計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畢竟,這是柴榮與趙匡胤之間的恩怨。

以五代十國兵強馬壯者當為天子的以下克上的風氣,改朝換代之後,皇室被誅滅三株者,比比皆是,清算起來也一個比一個狠辣。

趙匡胤沒有對柴榮的家人下死手,又杯酒釋兵權,確實一改五代十國的風氣,開啟了重文輕武的時代。

這一點,趙普倒是沒有說錯。

“你們的生死,並非我能決定,我已並非天子。來人,將他們送往長安。”

出乎意料之外,柴榮沒有因為私人恩怨而處決趙匡胤,而是將俘虜的趙匡胤、趙光義兄弟,送往長安城,由張華處置。

眾人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柴榮也不是後周的皇帝了,隻是一路夏軍主將,負責攻略魯國。

而為柴榮撐腰,幫助柴榮了結這一段五代十國的恩怨的人,是背後的張華。

物是人非,與小符後、柴宗訓重逢的柴榮放下了過往的恩怨。

趙匡胤沒有吭聲,被關押在囚車之中。

趙光義麵如菜色,他可不想一輩子關在天牢。

石守信、畢再遇、高懷德、慕容延釗等北宋武將,盡皆被關押。

“活捉趙匡胤的功勞,應該歸我韓擒虎!我韓擒虎,此戰功居第一!”

韓擒虎翻身下馬,盔甲上插著十幾支箭枝,渾身鮮血,還未及休整,已經前來與柴榮爭功。

“韓擒虎,沒有我的兵法,你如何擊破趙匡胤!”

賀若弼在兵馬清掃戰場時,也前來爭奪功勞。

“愚蠢,沒有我韓擒虎騎兵穿插,趙匡胤豈會失敗!”

“沒有我賀若弼縱火生煙,你如何有機會進行穿插!”

韓擒虎、賀若弼劍拔弩張,大眼瞪小眼,又再因為爭功而產生爭執。

魯國大戰結束之後,眾將必然要對一下功勞,然後彙總成戰報,與趙匡胤這一群俘虜,一起送至長安。

那麼如何排列功勞,這就相當講究了。

柴榮不免頭疼,韓擒虎、賀若弼兩人互相看不起彼此,無論誰的功勞排在第一,都會有異議。

“魯國名將曹劌率領一支兵馬,離開機關城,意圖奪回魯縣!”

在韓擒虎、賀若弼爭功時,柴榮收到了魯國兵馬調動的消息。

“待擊破魯國兵馬,我再為兩位將軍請功。”

柴榮還要利用韓擒虎、賀若弼擊破魯國名將曹劌。

另外,如何攻破魯國的機關城,也是柴榮這個主將要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