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村夫(2 / 3)

如果司馬懿身處諸葛亮的處境,未必可以做的比諸葛亮更好。

“命運顛倒,因果循環,但我司馬仲達,有氣運加身,絕不會善罷甘休!”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占據上風,卻還是不甘心。

他好歹是一個擁兵數十萬的諸侯,還能連結其他諸侯,未必沒有機會取勝。

“父親大人,我陰養死士三千人,可以設法刺殺諸葛村夫。否則以諸葛村夫的手段,他若是占據優勢,我們將會被他壓製。”

司馬師動了殺心。

諸葛亮是個難纏的對手,司馬懿不能耗死諸葛亮,那麼隻有劍走偏鋒。

“諸葛村夫能夠推算凶吉,身邊又有眾多甲士,你的死士,未必可以刺殺他,不定還會打草驚蛇。且讓三千死士潛伏,將來不定還有妙用。”

司馬懿沒有立即動用司馬師的三千死士。

司馬師的賦是“陰養死士”,這些死士潛伏極深,就和平常人一樣,散布於市井之中。在有用之時,這些領受司馬師恩情的死士就會從四麵八方出來,為司馬師效力。

司馬氏篡魏時,司馬師陰養的死士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令他們繼續蟄伏於各地,等待時機。”

司馬師知道父親司馬懿最強大的能力不是獲得的賦,而是隱忍的性格。

在沒有必勝的把握時,司馬懿都不會輕易出手。

司馬懿可以忍,直到忍無可忍,或者時機成熟。

司馬懿在許昌厲兵秣馬,因為盟友高歡、曹操先後敗亡,不敢輕舉妄動。

張須陀、李績、魏延、範仲淹,駐紮在中原的四大軍團,一邊種田,一邊招兵,恢複實力。

滅亡努爾哈赤、高歡、趙匡胤三大諸侯,夏軍自身的損失不,消化三大諸侯的地盤,也要不少時間。

寒冬結束,冰雪消融,北方各地河水暴漲,徐州的泗水,亦是如此。

新枝抽綠芽,範增、龍且退至彭城,項梁帶領楚國眾多文臣武將,親自在泗水迎接範增、龍且。

“我未能取下宋州,還請將軍責罰。”

範增拄著木杖,向項梁請罪。

“範老何必如此自責,季布已拿下亳州,盡取淮北之地。興複楚國大業,指日可待。”

項梁意氣風發,旨在重建戰國時期的楚國。

與後人印象中局限於長江以南不同,楚國最強大的時候,實際控製的地盤北到漢中、南陽、徐州,占據南邊廣袤的領地,領地相當龐大,一度是戰國霸主。

因此項梁以彭城為主城,試圖興複大楚。

西楚是後人的稱呼,項梁他們可不認為自己是西楚,而是認為自己就是大楚國。

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子,召集一批楚國武將,雄踞一方。

“還沒有羽兒的消息嗎?”

“沒有。”

項梁也在打探項羽的下落,項羽卻始終杳無音信。

範增眼神深邃:“如今霸占中原之地的諸侯,來曆莫測,且兵強馬壯,隻有羽兒,才能敗之。”

項梁驚疑:“莫非以範老之智,龍且之勇,尚且不能對付他們?”

範增沉重點頭。

楚漢之爭的失敗,讓範增知道,他的智謀,也是有限的。

陳平一個簡單的離間計,就破解了範增的威脅。

至少張良、陳平的智力,不下於範增。

如果算上其他朝代的謀士,範增更加沒有把握。

“我會加派人手,打聽羽兒的下落。他這次,不能重蹈覆轍了啊。”

項梁也聽了後來項羽毀了一手好牌,對此深感痛心。

這次項梁有機會教導項羽,希望可以奪取下。

不過項羽卻不知道去了哪裏。

這一點,讓項梁和範增,頗為鬱悶。

沒有項羽,範增憑借楚國名將,都能盡占淮北、徐州之地,如果項羽回歸,還真有可能與各路霸主,爭奪下。

“這位乃是宋王趙匡胤。”

範增引薦趙匡胤給項梁。

“你是宋國後人?”

項梁印象中,理所當然將趙匡胤當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後人。

一直到戰國時期,宋國還一度存在,宋康王變法,東敗齊、南敗楚、西敗魏,想要成為戰國第八雄,結果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宋國,瓜分宋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