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細作是明朝的錦衣衛成員,被張華招募後,成為張華的爪牙,前去長安打探情報,混入長安聚會,在此地見到了唐玄宗和他的宰相姚崇。
細作沒有那麼多花裏胡哨的潛入,往往以簡單的方式混入其中。
這個錦衣衛在推算唐玄宗、姚崇等人的年齡、身體狀況。
這些不起眼的情報其實很重要。
比如說,年輕氣盛的唐玄宗,與年邁的唐玄宗,表現出來的統治力完全不同。
年輕的君主,更加傾向於擴張,老邁的君主,傾向於穩重保守。
君主也是人,不年輕氣盛叫做年輕人嗎?
眼前的唐玄宗,年紀三旬往上,精力明顯處於巔峰時期,所以大唐勢力擴張的勢頭很猛!
“巔峰時期的唐玄宗啊,乃是僅次於李世民的唐皇。”
除了張華派出的錦衣衛以外,還有其他勢力的細作混在長安聚會的文人之中,在暗中觀察唐皇玄宗。
巔峰時期的唐玄宗,統治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開創開元盛世,長安成為世界的中心,他的眼界和手腕,都在第一梯隊的帝皇之中。
唐玄宗憑借唐皇的影響力,招募大唐的班底,成為秦川霸主。
“不過,大唐必定亡於我們之手。”
這些細作都在圖謀唐玄宗。
唐玄宗身邊有諸多禁衛軍,還有六扇門的捕快混在人群之中,想要刺殺唐玄宗,無疑癡人說夢。
這些細作隻是來探查唐玄宗的虛實。
“參見陛下!”
在場的文人紛紛向唐玄宗行禮。
整個大唐,知名度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的皇帝,隻有天可汗李世民和唯一女帝武則天。
李世民和武則天不在秦川,那麼唐玄宗就是大唐的掌門人。
“平身。”
唐玄宗風頭正盛,意氣風發,袖子一揮,眾多士人這才起身。
唐玄宗到來,更是強化了這群文人對大唐勢力的好感,向唐玄宗自薦,唐玄宗在宰相姚崇的輔助下,一一任用這些文人。
這也是唐玄宗的目的之一,將天下英才,一網打盡。
匈奴漢國的臨晉鎮,漢王劉淵召集十二部匈奴騎兵,以及三萬漢軍,準備南下渭水,攻取華陰。
大唐勢力舉行長安聚會,招攬文臣,一片歌舞升平,但前線可不太平。
第一年的混戰,秦川百姓死傷數以百萬計。
而且各個勢力還在持續混戰。
“唐皇李隆基未免太過自滿了。明明是亂世,卻搞什麼長安聚會。待我攻滅華陰,再破長安。”
漢王劉淵帶領匈奴漢國眾將,登上拜將台,清點兵馬。
下方兵馬數萬,營地連綿不絕,劉淵雄姿英發,誌在天下。
“十二部匈奴,可出騎兵四萬人。”
“漢人可組成三萬漢軍。”
“鳳凰鎮的唐軍大將契苾何力,已決意出兵兩萬,從西麵攻打華陰縣的華山鎮。”
“大唐竟然隻出兩萬兵馬,看來唐軍對自己過於自信。滿遭損,謙受益,他們會因此吃虧。但朕不會鬆懈。留一萬人守城,其餘六萬兵馬,隨我南下。”
劉淵壓榨投靠自己的十二部匈奴,讓全民皆兵的匈奴人出兵四萬。
劉淵雖然自稱漢王,不過匈奴人還是漢國的主力。
漢人更加傾向於種田,提供糧草,而匈奴人負責打仗。
統帥漢國三萬漢軍的是一個光頭武將,臉上有可怖的刀疤,從眼角一直延伸至側頸,表情看上去異常猙獰。
這個武將虎背熊腰,背著鬼頭大刀,凶神惡煞。
“王彌,封為征南大將軍,統帥漢軍,與朕南下!”
劉淵看向這個凶狠的光頭武將。
王彌抱拳道:“末將必定不負所望!”
劉淵又任命劉聰、劉曜統領四萬匈奴騎兵。
匈奴漢國,一共出動三萬五千名匈奴騎兵、兩萬五千名漢軍,留下五千匈奴騎兵和五千漢軍守城。
不僅如此,劉淵又征發5萬民夫,運輸糧草。
劉淵的匈奴漢國班底,來自五胡亂華時期。
那個時代相當黑暗,烽火連天,以人為兩腳羊,窮兵黷武的程度更加嚴重,因此才會誕生乞活軍這種集團。
乞活軍本質隻是並州流民而已。
劉淵六十萬人口,硬是壓榨出了七萬兵力和五萬民夫,準備一舉攻滅張華的華陰縣。
相當於每五個人口,就有一人參戰!
除了老幼婦孺,幾乎所有壯丁,都被劉淵調動。
另外,劉淵調用馬車、牛車、獨輪車數千輛,運輸糧草輜重。
劉淵望著延綿幾十裏的大軍,意氣風發,仿佛回到五胡亂華的混亂時代。
一度,劉淵有希望滅掉晉朝,重建漢朝。
可惜,劉淵在稱帝以後不久,就此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