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肩負重任,至高無上
蕭綽(953年-1009年),小名燕燕,宋人稱雅雅克。蕭綽生身於契丹貴族家庭,父親蕭思溫是遼太祖皇後述律平的族弟忽沒裏之子,母親是遼太宗的長女燕國公主呂不古。
蕭綽自幼做事認真,有很深的文化修養。富饒的大草原賦予蕭綽出眾的容貌與過人的智慧,她以其獨特的氣質在草原上贏得“細娘”的美稱。在蕭思溫的反複思量下,蕭綽與韓德讓定了親。
不久,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賢見到了蕭綽,被她的美貌吸引。耶律阮去世後,耶律賢即位,史稱遼景宗。耶律賢封蕭思溫為魏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
遼景宗耶律賢得知蕭綽尚未出嫁,便利用至高無上的皇權把蕭綽搶到手,娶17歲的蕭綽為貴妃。不久,他冊封蕭綽為皇後。
蕭綽很清楚,自己若想在後宮獨占鼇頭,必須取悅於景宗。她極盡獻媚之能事,以其美貌、善解人意征服了景宗。
兩年後,蕭綽生下長子耶律隆緒。
耶律賢在遼朝諸帝中,智力平平。他在小時候險些遇害,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患了多種疾病,身體十分虛弱。即位之初,耶律賢對朝中積弊進行一些改革,不久就因沉湎於酒色,經常臥病在床,連馬都騎不上去。耶律賢病重,經常不能早朝,便命蕭綽臨朝執政,所有賞罰征討都由她裁定。
遼朝自世宗以來,貴族內部圍繞皇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蕭思溫因權勢過大,被人刺殺。蕭綽悲痛萬分。
蕭綽畢竟是一個年輕的女人,為了肩負起重任,她求才若渴,將一批有才幹的人收為心腹,組成忠誠於景帝的文武班子。
蕭皇後提拔忠心耿耿的耶律賢適為北樞密使兼侍中,提拔韓匡嗣為南京(幽州)留守,提拔室防為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將軍耶律休哥、耶律斜軫分任北、南院大王。
她經過對軍政的初步整頓,使遼國出現了“中興”的轉機,在對中原的戰爭中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麵。
保寧八年(977年),遼景宗特諭史館學士,書皇後言亦稱“朕”。從此,蕭綽成為遼國的最高統治者。
此時,中原建立了強大的宋朝,國力猛增。保寧十一年(979年),宋太宗趙匡義將矛頭對準幽州。幽州是戰略要地,又是遼國最繁榮的地區,自然不肯放棄。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繼任幽州留守,拚死抵禦。蕭綽命休哥率精騎前去救援,同時命斜軫在昌平得勝口一帶伺機出機。遼軍大獲全勝,宋太宗趙匡義身中流矢,乘驢車逃脫。
乾享四年(987年)九月,景宗病逝。景宗在臨終前頒下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皆聽皇後命。”蕭皇後被推到政治權力的頂峰。年僅12歲的長子耶律隆緒即位,史稱遼聖宗,尊蕭綽為“承天皇太後”。
從此,蕭綽執政27年,在遼國實行全麵的封建化改革,使遼國達到最繁盛的時期。耶律斜軫改任北院樞密使;同時,耶律休哥改任南京(幽州)留守,以加強南方邊防力量。
蕭太後繼續重用漢人,邢抱樸等人相繼擔負重任。韓德讓被召回朝廷,官拜南樞密院使。韓德讓與耶律斜軫是蕭太後的左膀右臂,分掌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