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太子作對,末日來臨
太子真金是忽必烈的嫡子,拜儒士姚樞、竇默為師,成為漢法派的擁護者。真金對阿合馬斂財的做法十分不滿。
一天,真金遇到阿合馬,抽出弓擊打阿合馬的腦袋,劃傷了他的臉。從此,阿合馬對真金十分懼怕,經常躲避他。
至元十年(1273年),阿合馬使兒子忽辛成為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父子把持朝政。右丞相安童看到阿合馬越來越專權,再次上奏忽必烈,彈劾道:“阿合馬的兒子忽辛,自從擔任大都路總管以後,使路治敗壞,臣請廢黜忽辛。”忽必烈不肯接受。
安童又彈劾阿合馬說:“阿合馬身為宰相,又是大官商,把天下大利中飽私囊,使天下百姓深受其害,臣懇請治其罪。”
阿合馬反駁道:“胡說,我與你廷辯。”
安童啟奏說:“阿合馬的黨羽省左司都事周祥,為他經營木材,這件不用廷辯,陛下可以去問百姓們。”
忽必烈還不舍得罷免阿合馬,隻是對周祥等人進行了懲罰。
每當阿合馬排斥漢族官員時,太子真金想辦法保護漢族官員。許衡年老多病,真金奏請忽必烈讓他的兒子許師可擔任懷孟路總管。不久,阿合馬不擇手段地把右丞相安童趕出朝廷,從此,安童在邊境地區守邊十年。
為了與阿合馬相抗衡,真金栽培了一批年輕的漢族儒士,例如何瑋、徐琰、馬紹、楊仁鳳、李謙、白棟和宋衙等人。
1276年,忽必烈的老臣張文謙擔任禦史中丞。阿合馬對張文謙非常嫉恨,擔心他擔任禦史中丞期間揭露自己的罪行。阿合馬對忽必烈說:“張文謙乃今世大儒,陛下應拜其為大學士。”忽必烈任命張文謙為昭文館大學士,總理修《大明曆》之事。張文廉在阿合馬的陷害下,失去了參與朝政的機會。
1278年,開封鬧饑荒,忽必烈開倉賑濟,調運粟米一萬多石。還讓阿合馬廣積貯,預防饑荒。阿合馬趁機對忽必烈說:“自今以後,禦史台不經中書省,不得擅自召見倉庫官吏,不得追查錢穀之數。”他想剝奪禦史台的權力,使它變為中書省的附屬機構,喪失對他的監察權力。大臣們懾於他的淫威,不敢插手此事。
當時,江淮行省左丞崔斌對阿合馬亂權十分不滿。他是忽必烈的老臣,為人機敏,善騎射,勤於政務,深受忽必烈的寵信。崔斌革除阿合馬的黨羽,狠狠地打擊那些禍國殃民的貪官汙吏。崔斌還把江淮一帶的弊病上奏給忽必烈,揭發阿合馬及其黨羽在江淮一帶所犯下的罪行。
忽必烈派禦史大夫相威、樞密副使孛羅前去查問,裁減冗官,驅逐阿合馬的黨羽,大快人心。忽必烈卻沒有懲治阿合馬,甚至還誇獎阿合馬說:“色目人中,阿合馬可為宰相。”
阿合馬恨不得生食崔斌的肉,他利用身居中書省之便,把崔斌的奏章一律扣留。後來,崔斌被阿合馬陷害。真金派使者前去營救時,崔斌已被斬首,天下人都說崔斌冤枉。
1277年,禮部尚書謝昌元要求忽必烈設置門下省,負責政務的審核。忽必烈說:“廉希憲非常適合擔任門下省侍中。”
廉希憲上疏說:“為國效力,乃臣一生所願。”
真金對廉希憲說:“你統領門下省,不要害怕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我為你除掉他們。”
阿合馬不肯讓政權落入漢族官員的手中,他向忽必烈勸阻門下省的設立,反對任命廉希憲為侍中。
1279年的春天,忽必烈賜廉希憲萬貫鈔,讓其回到中書省任職。廉希憲憤恨至極,稱病不去中書省。
真金派心腹借探病之機,詢問治天下之道。廉希憲說:“用賢人則政通人和,天下大治;用奸人則朝綱紊亂,天下大亂。阿合馬把持大權,群臣都不敢說話。阿合馬不除,恐怕日後成為大禍害呀!”
四月,阿合馬為了進一步搜刮民財,充朝廷國庫,討得忽必烈的歡心。他指使一些中書省官員上奏說:“設置江西榷茶運司和諸路轉運鹽使司、宣課提舉司。”
阿合馬的主張遭到朝中很多文武官員的反對,他們先後啟奏忽必烈說:“今日立宣課提舉等司,官吏又增五百多人,他們胡作非為,禍害百姓,侵吞銀兩,不能立呀!”
看到朝中這麼多的官員反對自己,阿合馬很生氣,連忙啟奏忽必烈加以反駁。阿合馬說:“陛下昨日降旨查問江南糧賦,多次移文索要,都沒有以實際數量上呈。因此,中書省與樞密院、禦史台和朝臣們共商這件事,都認為設立運司,官員多俸祿重,應該在諸路設立提舉司,都省、行省均委派一人任之。今天行省還沒有委派官員,就反對此事,還歸咎中書省。現委任的運司官員,有的隻赴任兩個多月,竟敢侵吞一千一百錠。讓運司官員們赴任四年之久,運司與提舉司相比較,還是提舉司比較適宜。禦史台應選派官員前去巡察,若能說清自己是清白的官員,才能責備中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