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張邦昌為帝的事情辦好後,告知眾臣,眾臣不知所措。
禦史馬伸與禦史吳給等人商議,約禦史中丞秦檜共同迎回宋欽宗。秦檜不肯表態。由於馬伸、吳給等人多次請求,秦檜被迫署上自己的名字。馬伸立即派人將議狀送到金軍大營,金人十分生氣,把秦檜等人逮捕,用武力威脅眾臣。
眾臣推舉禮部員外郎吳懋起草扶立張邦昌,吳懋不肯執筆。吳稈、莫儔等人在請狀中吹捧張邦昌說:“太宰相公名高古今,學通天人,伏望以蒼生為憂,上體大金擇立存撫之意,下撫國人推戴為主之望!”
這時,張邦昌假裝要自殺來謝絕上表,有人罵道:“你進城以前不死,今天卻要自殺,故意惹惱金人,難道讓開封軍民都為你陪葬嗎?”張邦昌氣得說不出話來。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初七,金人持冊寶前來,百官聚會於尚書省,張邦昌悲痛欲絕,騎馬來到西府門,假裝要倒下來的模樣,隻是為了欺騙眾人。張邦昌來到文德殿,一臉的笑容,身穿簇新的龍袍,向金朝的方向跪拜,接受了冊文:“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資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俁,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都於金陵。自黃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場仍舊;世輔王室,永作藩臣。”
金人不僅為張邦昌定好了國號、都城,還規定了他隻是“藩臣”,一切按金人的旨意行事!金人離開後,張邦昌接受百官的賀喜,他說:“我不敢篡位,但如果不聽從,開封軍民就會遭殃,隻好即位。”
張邦昌禁止眾臣朝拜。王時雍等人跪拜於地,其餘人隻好跟著跪拜。張邦昌內心十心恐慌,轉向東麵拱立而受。王時雍領著百官再拜時,張邦昌拱手而立,連禁軍們都看出他是故作姿態,悄悄地議論起來。
張邦昌接受群臣跪拜時,忽然狂風大作,烏雲遮日,百官心裏感到恐慌,張邦昌也感到不踏實。
凡是接受張邦昌官職的人,官職前都加上“權”字。張邦昌自稱予;命令稱為手書。
王時雍等人多次勸張邦昌行皇帝之實。除了王時雍等奸臣外,還有很多小人,比如工部侍郎何昌言,為了表示對張邦昌的尊敬,竟請求改名何善言。其弟何昌辰也要求改名何知言。
開封城裏有個官員叫徐俯,買了一個奴婢。他痛恨張邦昌,將她稱作昌奴,故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喊“昌奴”的名字,使人們感到非常解氣。張邦昌不顧宋朝軍民的反對,在唾罵聲中投靠金人,成為金人的兒皇帝。
張邦昌對扶立自己登上帝位的金人感激萬分,他親自寫了封感謝信,要求赴金軍大營拜見,當麵道謝。
斡離不和粘罕說:“皇帝不用出城,要相見時,自然會請你的。”
金軍於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把宋徽宗、宋欽宗分為兩起押解走了。張邦昌率領百官,到南熏門外遙送二帝。很多人哭得仆地無法起來。張邦昌赴軍營與斡離不和粘罕道別,他身穿龍袍,張著紅蓋,群臣簇擁身後,儼然皇帝的派頭!宋人見了,無不傷心欲絕。
金軍撤走以前,派兵在開封城中拘捕宋朝宗室。張邦昌為了獻媚於金人,下令城中每五家為保,不準藏匿宗室,使金兵搜到三千多人,將他們押往北國。濟王夫人曹氏躲在外地,被張邦昌的手下抓住,裝進櫃子抬到金營。
金軍又來索要金銀。原來,在開封城淪陷以前,金人索要京城戶口,開封府上報了七百萬戶。金人認為京城人多,窖藏金銀一定也多,下令搜刮。開封府哪敢申辯,限定京城居民上交。
張邦昌老謀深算,認為自己能當上大楚皇帝,金軍功不可沒,恩同再造父母,開封軍民對於自己肯定不滿,金軍一旦北撤,自己就危險了。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十四日,張邦昌寫信給金朝斡離不和粘罕,請求他們免催金銀,一副愛民如子的口吻:“仰荷大恩,敢不論報,雖割肌體,豈能酬足?然念斯民困敝已甚,當圍城窘急之久,餓殍之多,顧撫養則無資以厚其生,欲賑給則乏糧以續其命。而催科正急,刎縊相尋,若閱日稍淹,則所存無幾。伏望察其懇迫;賜似矜容,時寬冒昧之誅;誕布益蜀除之惠,則始終之德,遂全億眾於死亡。”金人為了使張邦昌生存下去,便同意了。
第二天,張邦昌親赴金軍大營向斡離不和粘罕致謝,與金人麵議七件事:乞求金人不要毀了趙氏陵廟;免取金帛;存留樓櫓;等江寧府修繕完畢,三年內遷都;五天班師;以帝為號,稱大楚帝,借金銀犒賞。在張邦昌所提出的七件事中,最主要的是遷都之事。
兩天後,張邦昌在開封城中公布了赦免囚犯、錄用官吏、蠲免債務、發放賑濟、撫恤死亡等項的命令。他還派國子祭酒宣撫太學諸生,讓醫生診治生病的太學生。張邦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國人麵前作出愛民的樣子,布施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