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避開你身邊的辦公室陷阱 學會識別工作中的陷阱
當你發現自己掉進工作陷阱時,你最終怎樣爬出來遠比你怎樣掉進去重要得多。
傑瑞做采購員時,一次在計算款項時出了大錯,花光了準備在銷售旺季時使用的貸款。這是采購員的大忌,因為隻有到了下一個銷售旺季他才能得到另一筆款項。
恰巧此時一個日本商人向他推銷紮伊爾生產的一種漂亮的手袋,這時他有兩種選擇:放棄這筆肯定會為公司賺錢的生意,或者向老板承認錯誤,請求撥款。就在他矛盾無措時,老板走了進來。傑瑞告訴他:“我遇到了麻煩,我讓這筆生意跑了。”接著他解釋了發生的事情。老板被他的誠實所感動,提前撥給他下個旺季的費用,手袋的生意獲得了巨大成功。
無心的小疏忽有時會成為事業上的大陷阱。當你發現自己掉進工作陷阱的,怎樣爬出來遠比你怎樣掉進去重要得多。但如果你能未雨綢繆,事先防範,避免掉進陷阱,就更好了。
下麵是幾個容易被忽視的陷阱,你要小心了。
1.表現陷阱
辦公室的微妙人際關係是一麵三棱鏡——你希望出現的形象與他人看到的形象常常是不一致的。所以你要審時度勢,及時繞開某些欲速則不達的表現陷阱。
市場調研員Peter在網上偶然發現了一個需求信息,他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寫出了市場調查報告並按名單分發給每位公司的董事。但是不久,Peter發現他的上司為此很不高興,原因是他越過了上司的權限,令上司處境尷尬,似乎這個部門不在上司掌握之中。此後不久,Peter就離開了這家公司。
2.溝通陷阱
不了解上司想法的人很可能掉進本可避免的工作陷阱。因為上司的需要比較模糊,自己也就憑感覺處理,最後花了很多精力,卻重新返工。如果上司沒有詳細說明你的工作職責,就必須問清楚他到底期望你做什麼,不要把問題局限在日常工作上,一定要問:“本部門的工作目標是什麼?我怎樣工作才能符合公司的總目標?”如果上司對你的工作目標應該是什麼還很模糊的話,你可以仔細閱讀你的工作手冊,選出兩三個最重要的事項與上司溝通,確定你的所選是否與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相一致。
3.原則陷阱
也許上司對你有知遇之恩,但並非上司的話就總是對的。當他想用偷梁換柱的方式滿足私欲時,你如果應允了,就會越陷越深。後來很可能他巧妙脫身了,你卻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你當然很難開口對上司說“不”,但你必須知道孰輕孰重。有一種簡單的辦法供你參照:就像我們拍照時把焦點對準被拍物體,把次要因素作為背景一樣。你做決定時,應考慮最重要的部分,這樣你就容易作出選擇。
工作中必然會有衝突。你若是與可能讓你丟掉飯碗的人發生衝突,一定要問一問自己:我究竟想得到什麼結果?
愛倫·特賴恩在一家醫院任主管一職,她發現某同事的工作比她輕鬆得多,薪水卻比她高。特賴恩很氣憤,可是仍然冷靜,先再三推敲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沒有一頭衝進上司的辦公室。
後來,特賴恩終於與上司坐在一起。向他陳述了自己和那位同事的工作職責,並將兩者加以比較。上司回答說是公司決定的,他做不得主。特賴恩早有準備:“如果你真的認為我和他的薪酬應該公平計算,就能辦得到。”上司說他得考慮考慮。第二天,她接到電話通知:她加薪了。特賴恩爭取應得權益所用的方法,就是讓上司能夠設身處地考慮問題,所以她得到了她想要的。
工作陷阱雖然防不勝防,但如果你足夠機敏,依然可以找到達到目標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