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2)

我這裏使用“電影政治”的名字,其實隻是電影政治實踐的個案集錦,“電影政治”一詞強調了電影在當下中國的政治潛力,這個政治不是傳統的政治概念,傳統的概念多是指權力的馭民術,是自上而下的,這裏則突出自下而上的政治的可能,主要是指日常生活裏麵的政治,這一點今天的人們已經足夠了解。我們通過電影來獲得趣味,同時理解世界,塑造一種特殊的生活意誌。一般的電影能帶來大麵積的社會互動,它是聯結各個人群的力量,它為這個社會提供了交流的詞彙,它介入了我們的世界,對社會意念的塑造深刻且廣泛。電影在傳統娛樂功能和藝術功能的實現外,還在塑造觀眾的社會意識,它可以推動人們對某些方麵的想象力,修正和改變他們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自我理解。電影是公共意識或多種意誌的顯影。這是我所謂的“電影政治”的內涵。我們不應將電影政治的概念窄化,觀眾學和目前熾熱的產業學,也同樣可以包含在電影政治的層麵裏加以觀察。

這個詞大家似乎很少提,但“電影政治”的脈絡,中國人都不陌生。官方多年來一直是如此這般地理解著並實踐著的,而來自個人的理解和願望則可能是一個逆向的過程,我們了解它分析它,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自覺性。如今官方更願意重視電影的政治性,而民間解脫的方式是要對電影做去政治化的了解。其實這是一種逃避主義的方向。不要否定政治,而是要講誰的政治。我們應該對電影進行屬於自己的政治理解和行動。

當然我們也許會時常擔心,若做純粹政治的考量,則可能失去了對電影形式曼妙性的了解和享受。我們了解電影的形式特性和它的結構過程,也往往僅僅是把它們當作一種意識形態的手段,因此電影政治的概念似乎是反對享樂主義的。就我個人來說,麵對這個文化的世界,我一直在警惕它,而非享受它,這真是難以解決的悖論,也許永遠都糾結著,解決不了。但是我也不應該因此而改變對“電影政治”的信念。

本書經過後來的修訂和文章的增減,比以前略整齊了些。但是如何描繪這些文字的統一性呢?也許正是因為它們有明顯的零散化,所以我才想統一性的問題。我覺得我這些文字幾乎都是分析一些電影史上的公案性質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分析對象本身具有更強的文化能量。另外,現在的我更看重本書的第三部分,它也多是中國最近20年電影史裏的公案,它包含了中國獨立電影人的訪談和分析。最低限度上,它們為中國獨立電影的發展狀況提供了證據,而且它們相對具有更大的硬度。它也無意間解決了一些問題,比如究竟何謂中國獨立電影的開端,獨立電影這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我這裏使用“電影政治”的名字,其實隻是電影政治實踐的個案集錦,“電影政治”一詞強調了電影在當下中國的政治潛力,這個政治不是傳統的政治概念,傳統的概念多是指權力的馭民術,是自上而下的,這裏則突出自下而上的政治的可能,主要是指日常生活裏麵的政治,這一點今天的人們已經足夠了解。我們通過電影來獲得趣味,同時理解世界,塑造一種特殊的生活意誌。一般的電影能帶來大麵積的社會互動,它是聯結各個人群的力量,它為這個社會提供了交流的詞彙,它介入了我們的世界,對社會意念的塑造深刻且廣泛。電影在傳統娛樂功能和藝術功能的實現外,還在塑造觀眾的社會意識,它可以推動人們對某些方麵的想象力,修正和改變他們對於生活的理解以及自我理解。電影是公共意識或多種意誌的顯影。這是我所謂的“電影政治”的內涵。我們不應將電影政治的概念窄化,觀眾學和目前熾熱的產業學,也同樣可以包含在電影政治的層麵裏加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