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蓋達爾的攝影術發明前,繪畫除了藝術審美目的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記錄,即以繪畫方式將重大曆史事件、社會名流或大自然奇觀異象用視覺形象表現出來。而要將這些具有特定價值或意義的繪畫圖像進行廣泛的社會傳播則需要版畫來複製完成,於是出現了不同於一般文字書籍,也不同於繪畫複製品的讀物,那就是畫報、雜誌。

1829年菲力朋在巴黎創辦了以畫麵為主定期出版的《剪影》雜誌。這本綜合性雜誌,每期都有整張的石版畫刊出。1830年菲力朋在《剪影》的基礎上改出《漫畫》周刊。每周星期四出版,四頁文字說明和兩大張紙質很好的石版畫,有些還用手工賦彩。1832年菲力朋同時又創辦了《喧噪》,這是一種日刊,開本較《漫畫》稍小,共四頁,內容主要是對法國社會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報導、評論、諷刺和教育,並配以石版畫的插圖。這兩種刊物是當時巴黎影響最大也最受歡迎的畫刊。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刊了。

18世紀工業革命的成功使英國迅速成為西方最發達國家和“世界工廠”。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和世界貿易中仍獨占鼇頭。它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其對外貿易額幾乎相當於法、德、美三國的總和。它擁有的商船噸位約為法、德、美、荷、俄各國的總和,位居世界第一。同時,英國從19世紀初期就開始大規模地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至19世紀70年代已占據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這樣殖民版圖區域遼闊和眾多人文地理麵貌並存的大背景下,《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方式報道新聞的辦刊定位,無疑使其成為當時最具“眼球效應”賣點的媒體。可以想象,當時人們通過畫報外派畫家兼記者發回的連續性圖片和文字報道不僅網羅了“天下”時事資訊、奇聞趣事、花邊新聞,同時又過足了眼癮。加之辦報人傑出的經營理念、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和與時俱進的技術跟進,使得《倫敦新聞畫報》在創刊後的百餘年裏保持著旺盛活力。

偶然機緣,沈弘教授在英國訪學期間發現了數百卷保存完好含有大量與中國相關老圖片的《倫敦新聞畫報》。出於學者的敏感直覺,他立刻意識到這些畫報的文獻價值,耗時十年,將與中國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翻譯集結成冊出版。我們有理由相信《倫敦新聞畫報》中有關中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研究中國近代和現代史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因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其中大量製作精美的版畫插圖和頗具現場感的速寫,不僅給我們展現了寬廣的19世紀中國世俗社會生活圖景,同時也為新聞紀實性版畫藝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範本。

在蓋達爾的攝影術發明前,繪畫除了藝術審美目的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記錄,即以繪畫方式將重大曆史事件、社會名流或大自然奇觀異象用視覺形象表現出來。而要將這些具有特定價值或意義的繪畫圖像進行廣泛的社會傳播則需要版畫來複製完成,於是出現了不同於一般文字書籍,也不同於繪畫複製品的讀物,那就是畫報、雜誌。

1829年菲力朋在巴黎創辦了以畫麵為主定期出版的《剪影》雜誌。這本綜合性雜誌,每期都有整張的石版畫刊出。1830年菲力朋在《剪影》的基礎上改出《漫畫》周刊。每周星期四出版,四頁文字說明和兩大張紙質很好的石版畫,有些還用手工賦彩。1832年菲力朋同時又創辦了《喧噪》,這是一種日刊,開本較《漫畫》稍小,共四頁,內容主要是對法國社會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報導、評論、諷刺和教育,並配以石版畫的插圖。這兩種刊物是當時巴黎影響最大也最受歡迎的畫刊。與此同時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刊了。

18世紀工業革命的成功使英國迅速成為西方最發達國家和“世界工廠”。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和世界貿易中仍獨占鼇頭。它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其對外貿易額幾乎相當於法、德、美三國的總和。它擁有的商船噸位約為法、德、美、荷、俄各國的總和,位居世界第一。同時,英國從19世紀初期就開始大規模地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至19世紀70年代已占據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