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反擊序幕(2 / 3)

而不論那陸地上的蘑菇頭,以及各類異形生物,還有天空中飛行的,那麼多的數量,以洛婭勢力所占有的資源量上來說,他們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行大規模的製造。

即使是那艘外星飛船上的科技被解鎖,但他們需要大量的資源累積完成,也不可能會擁有如此恐怖的爆兵速度。

如此一來,徐臨淵猜測,那些克隆異異形軍團,絕對不可能是在地球之上的那些異形基地建立並製造出來的,他們很有可能是那艘墜落在地球上的外星飛船因科技解鎖之後,他們想辦法與外界某個勢力建立了連接之後,那些異形兵種都是由外界輸送而來的,否則他們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就實施並完成了對整個地球的入侵計劃。

尤其是那段時間出現的反常的雷暴氣候,以及那幾乎籠罩了半個地球的陰雲與濃霧,這些都透著一股詭異。

徐臨淵自從發現了這個異狀之後,就讓明妃在幫他調查這件事,隻是到目前為止,明妃還沒有給出確實的結果。

現在徐臨淵也在進行瘋狂的爆兵,與對方進行著一場科技生產比賽,隻是考慮到晴淵號的未來科技,與那外星異形科技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他是無法在數量上與對方進行比拚,他爆不出那麼多的兵,隻能在科技力量的層次與質量上進行較量,而且他還必須要控製武器裝備的數量,以及資源儲備的量,以免在資源嚴重危機之時出現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現在徐臨淵主要是在以機器人軍團,以及人類戰士的裝備之上下功夫。

當初明妃培養出來的七位鐵血戰士,經曆係統化的戰鬥方式的鍛煉之後,如今大多數已經能夠獨擋一麵,並且在他的支持幫助之下,率先在歐亞大陸各地建立了避難區,營救那些在異形軍團入侵戰爭之中的幸存者並從中選拔鐵血戰士,以壯大鐵血軍團的數量。

畢竟地球之上的人類雖然遭受到了極為殘酷的打擊,但整個美洲淪陷了一半土地,而歐亞大陸之上也隻淪陷了東歐地區的土地,而正好全世界的絕大半人口大多集中在歐亞大陸,所以歐亞大陸這邊鐵血軍團戰士的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而因為美洲地區是率先遭受克隆軍團的入侵,再加上持續的時間比較久一些,所以那裏目前隻建立了一處避難營,而且鐵血戰士的數量相對較少一些。

此次,布魯利帶著也的十二名手下來到了XC未來島,這倒也正好解決了徐臨淵對美洲地區的戰略部署遇到的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

所以徐臨淵與布魯利他們會麵之後,就提到了這個問題,希望布魯利可以在美洲地區組建並發展鐵血戰士軍團。

布魯利聽到徐臨淵談到這個問題時,便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下來,他們在美洲地區遊走的時候,早就通過避難營聽說過鐵血戰士的大名,自然是對於能夠成為鐵血軍團的一員而感覺非常的振奮與激動。

所以徐臨淵也並沒有耽擱,就立即帶著布魯利等十三人到XC未來島上的模擬訓練基地對這十三個人進行了一次虛擬與真實的模擬測試,並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熟悉鐵血裝備以及相關武器的使用。

負責對布魯利等十幾人進行負責與引導工作的人正是宋承風,徐臨淵在宋承風來到未來島之後,就專門針對鐵血戰士的相關科目與指揮與管理對宋承風等一些人進行了強化培訓。

當然,宋承風並沒有強大的武力與戰鬥經驗,他在海洋基地之中接受培訓的都是對指揮基地設施的操作,以及對鐵血軍團戰爭後勤與維護管理等工作。

所以此次,徐臨淵將分配給宋承風一艘機器人潛艇基地與相應資源,以布魯利為首的十三名鐵血戰士前往美洲建立避難營,營救戰爭之中的幸存者,吸收並發展鐵血戰士數量,以策應他即將發起對異形克隆軍團的反擊戰爭。

將布魯利與宋承風這些事情安排好之後,徐臨淵這才又來到了餘軍與英子的住處,會見了餘軍幾人為代表的華夏軍方的人。

“好你個徐臨淵,想不到你這麼多年來,不聲不響地就在這裏建立起來了科技如此先進強大基地島,老子來到這裏,還以為進了科幻世界,你瞞得老子好辛苦啊……”

徐臨淵才進屋,餘軍就撲了上來,給了徐臨淵一個熊抱。

“英子,這些年過得可好?”

徐臨淵留意到餘軍這家夥的軍銜已經是少將了,便一把推開餘軍之後,就與站在一邊麵帶微笑項少英打了個招呼。

英子如今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不過依然是那幹練與颯爽,英姿煥發,她聽到徐臨淵說起,不由斜了旁邊的餘軍一眼,道:“如果不是某個可惡的家夥總是當拖累我,讓我無法上戰場去戰鬥,我可能會過得更好……”

旁邊的餘軍聽了這話,看到徐臨淵那曖昧的眼神,不由得憋紅了臉,這些年他們造了兩個小孩,顯然英子就是在拿這件事說事。

英子此次來也是穿著軍裝的,是上校級別,徐臨淵掃了一眼,與他們打過招呼之後,英子也不敢再敘舊,把領導涼在一邊那就不好了,於是就立即向他引見了此次隨同他們一同前來的兩位領導。

其中一位代表軍方,目前華夏軍方已經是一號人物曲老將軍,徐臨淵對這位長輩也並不陌生,可以說比較熟悉了,便打了個招呼道:“曲老好!”

曲老點點頭,看著徐臨淵不由心中感歎,如果說以前帶動華夏在全球不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以及經濟的飛騰與崛起,眼前這個年輕人都功不可沒,而現在,麵對外星異形的入侵,整個地球又要靠這位年輕人手中掌握的科技力量去拯救,還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