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堅持創作的動力,就是您的正版訂閱支持!)
……
古老大笑,徐臨淵也搞不清楚古老為什麼會發笑,而且看神色也並非歡欣的笑,卻多少帶著些緬懷。
古劍也是十分的好奇,便問道:“爺爺,你笑什麼,難道你知道來曆?”
段汝升也附和道:“是啊,古老你就說說吧?”
古老這時收了笑,撫了撫須道:“你們可知道擒龍功,以及他的典故?”
古劍聽了之後,想了想,不由道:“爺爺,這門功夫我倒是聽過,不過那是一本《天龍八部》小說之中出現過的,應該是杜撰出來的,這跟現實有什麼聯係?”
古老笑道:“可能一般人聽到這擒龍功,都會想到小說裏杜撰的,但實際上這門功夫自古流傳下來之時,曾幾度改名,最早期這功夫應該叫折梅功,是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師承所學,可是後來修煉的人覺得不夠形象,為緬懷這位名將,就改成了伏龍功,但很快這名字有些犯皇帝忌諱,就改成了易筋龍虎手,而到了蒙元時期,又改為擒龍功,直到明初,這門功夫就徹底的失傳,當時流傳於民間隻是說這門功夫藏於一本經書之中,但卻無人知曉是哪本經書……”
徐臨淵聽著這些典故,覺得挺有趣的,也沒有問,繼續聆聽。
古老也饒有興致,便繼續道:“一直到了清末,那時因戰亂動蕩,軍閥割據,為了補充軍資,軍閥們四處盜墓,曾有軍閥部隊在一座古墓中盜得一封紫檀匣子,當時那匣子中藏有一本經書以及一份書劄,書劄之上便記載了易筋龍虎手的相關來曆,並提到了菩提心經,而當時軍閥盜得的那本菩提心經之上雖注了一些修煉方法,但那也僅是殘頁上摘抄下來的很少一部分內容……”
說到這裏,古老又看著眾人道:“想必你們也知道,在清末那段時期,曾有過一段學武的熱潮,在那個時候也出了不少宗師級人物,而我們古家在那時也出過一位宗師,正是我的二叔,當時他曾得到過一本經書,上麵有片殘頁上記載了一些招式,但修煉方法並不全,當時我二叔醉心於武學,於是就四處調查關於那殘頁上的功夫的相關情況,發現當時好幾位學武的人都曾因得到過一本經書,上麵記載著一門殘缺的功夫,經過信息彙總,我二叔才得知,那些經心上記載的殘缺功夫,都是出自於一部擒龍功所述,追朔其源頭,我二叔才知這功夫有好多種名字的叫法,而流傳下來全部都是殘缺的內容,根本不能修煉,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認,那就是這門功夫,是藏於菩提心經這本經書之中,隻是當時流傳的這類經書很多,沒有人知道具體在哪一本當中……”
說著,古老不由再一次大笑了起來,看著徐臨淵道:“也許這就是緣分,你與這門功夫有緣,你找到的應該就是真正掩藏著那門功夫的菩提心經,而至今,在我家中珍藏著四本經書,正是我二叔曾收集的記載著殘缺功夫的菩提心經……”
徐臨淵聽到這些,這才明白原來他所學的這功夫,竟然還有這樣的典故,不由道:“其實最早叫折梅功,我覺得倒挺貼切的,因為我所學的招式之中,正有一招叫折空手,另一招叫疊梅掌……”
古老聽聞,不由撫須點頭道:“那招疊梅掌老朽也會,但是因功法殘缺,當時根本練不出火候,於是就放棄了,小徐你可否打一遍讓我看看……”
徐臨淵點頭,於是再次運氣,很是圓潤地將那招疊梅掌使了出來。
古老練武多年,是個高手,經驗相當豐富,當他看著徐臨淵演練揣摩了一會,頓時眼睛大亮,尤其是看到徐臨淵出掌之際,猶如幻影梅花,還帶有一股氣勁波動,撫了撫須之後,也跟著徐臨淵做了一遍親自體驗了下後,不由大笑道:“妙,果然妙,原來這招疊梅掌的奧妙在於回氣與出掌之間的運氣銜接上,怪不得老朽怎麼練都沒有效果,哈哈,好好好……”
古劍在一邊看了著,心中也揣摩了一番,但他卻沒有爺爺的閱曆與經驗,雖然照著演練了下,但卻並沒有什麼效果,不由道:“爺爺,這疊梅掌我以前也跟你學過,這其中的奧妙您能體會得到,但具體是怎麼樣的,你能不能指點我一下?”
古老點頭道:“這個需要內氣運用配合,你還是待我再揣摩練習一陣,總結出經驗與竅門再教你吧,急不得……”
古劍點頭,神情顯得頗為期待,因為剛才徐臨淵用疊梅掌與他交手,他可是深知這一招的厲害之處。
經過一番切磋與交流之後,徐臨淵感覺與眾人的關係親近了許多,段汝升本想手癢癢的跟徐臨淵切磋一下,但還不待徐臨淵回應,結果段汝升的電話響了,他接了個電話之後,因有事要處理,隻得向幾人告辭先行離開。
走了段汝升之後,徐臨淵也沒有心思再鍛煉,而且今天還要回西省,便對古老與古劍道:“古老,改天有機會再向您請教,我一會得回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