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吳王夫差雖有霸主才能,但終究是不敵老謀深算城府極深的勾踐。”
萬燕至,聽聞此言之後,不免有些感歎:“仁義,這都是做給周王看的。若仁義,便可作周王所封的霸主,實行霸政,統領諸侯。以我之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此等五人皆假心假義之輩,借仁義之名大肆殺戮,以血築成的霸業有何意義?哪個國不是並國數十,降國數幾?
我吳國憑實力成就一方霸主,雖偏據東方,但依舊心向周王,此等作為,周王竟視而不見。”
姬簡雍,搖搖手說道:“也就不談這些了,曾經那個周王仁義恩澤天下的時代已經逝去,群雄遍起,殺伐不斷。這個世道,強者為尊,越滅吳,已成定局,越強,吳弱,已被外人所知。此番之下,二位青年以你們的博長見識,該認為如何是好呢?”
魏子衡和孫奇,頓時有些語塞,不是,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隻是當著吳盟之主的麵子,恐怕說出來的有損吳盟臉麵,吳盟,已是逆天行事,雖有逆反之心尚存,但逆反之事恐不能如願。
魏子衡,雙手行禮,恭敬的說道:“過往之事如同塵煙,已定之事不可更改,小輩二人願繼續聆聽昔日吳盟昔日豪壯之事。”
“也罷,今日已經說到這了,那我還是與你們敘述完吧。”姬簡雍,頓了頓口氣,繼續說道:“之後,孫馳先生便與諸位豪情壯邁之士,重新使吳盟再度強盛起來。那時恰好越王勾踐年事已大神誌已有些不清晰,越國之內開始商談儲君一事,吳盟這一方麵便被他們暫時的擱置下來。此時便是吳盟發展的最好時機。
我在此次介紹一下吳盟第二位盟主,也是吳王宗親之人,但是已經隔了數代,是宗親附屬。姬姓,名濤,其名為奔騰之意,他父親的意願就是想他日後能有所作為。實際上,姬濤此人的確卻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待,幼年從軍,出成人時,便已是軍中大臣,曾經隨吳王伐楚,立下戰功赫赫。
後吳滅,他帶領自己昔日的親兵悉數加入吳盟,並以其軍中地位,號令吳國各地軍士聽命於他,已作外附之人,早期吳盟勢力,極大程度上擴張,得力於此人。
在吳盟經曆慘痛失敗之後,姬濤也深知準備不足,雖有人心,但無實力。之後被推舉為吳盟之主和孫馳先生合作,連同數位高人,借越國內部之事之間隙,再度壯大吳盟。
那時的吳盟在經曆失敗之後,名聲再度在吳國昔日民眾之口傳開。規模最大時,吳盟上下共計有幾萬餘人,所支持的貧民百姓更不計其數。此番之下,所有人都以為複吳大事可成已!
唉,不料禍起蕭牆,複國之事乃大事,本不可輕易而為。姬濤當時認為此事本應該從長計議,他作為軍士之人,自然懂得其中一些道理。區區一個吳盟與越國對抗,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事情。姬濤以為應當徐徐圖進,首先繼續擴大吳盟在昔日吳國領地的影響力,同時建立更多像現在這座山莊一樣的據點,同時訓練人手潛入各大城池一中,逐漸掌握城邑的控製權。從而內外呼應強取統治權。
計劃其實已是非常好,本來強行複國之事,連史書都從無記載,此等無中生有之事能有姬濤這樣的人來進行指導和策劃,本身是一件幸事。可是……”
說起這裏姬簡雍又是一陣歎息,他抬頭仰望著頭頂大梁,似乎每當回憶起那段歲月都不免有些遺憾。
萬燕至也已經是吳盟的老臣了,雖然之前並未為吳盟做很大的事情,但是身為吳盟一分子,他心懷己任:“盟主,這是我盟之事,理當直麵迎對,對外人講起也不應該有如此歎息之情。吳盟之事,在吳國各地皆有傳言,本應無所畏懼。”
姬簡雍清秀的臉龐逐漸恢複了往日的鎮定之色,他認真的看著自己麵前這兩位後起之輩:“若不是你們二位,是孫馳之徒,我也不會將這些事情告知於你們。”
孫奇雙手拜謝道:“昔日吳盟之事,我從未見父親提過,今日感謝簡雍盟主,我作為吳國子民,理應有一份責任。”
“好,好一個吳國子民,既然如此的話,那我不避諱什麼,全部直述給你們。”姬簡雍有些高興的笑著。
魏子衡也雙手抱拳,起身行,恭敬之禮,說道:“後輩雖不是吳國之人,但在吳國境內生活已有十年,此地已是我第二故鄉,盟主大人盡管說,在下日後絕不透露吳盟半分消息,不然將是有愧於吾師,也有愧於吳盟各位頂天立地之人。子衡在此對吳盟現如今仍存的豪邁之士,以最大的敬意。”
姬簡雍看見自己麵前的這兩個人,不由得欣慰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