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陸 遜 忠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東吳境內有許多越族居民不服從孫權政權的統治,不斷起事反吳。孫權對此事感到非常頭疼。
陸遜向孫權建議:"如今叛亂四起,山賊所居地勢險要,如果派兵攻打,不僅收效不大,還會勞民傷殘。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收服賊寇的主力作為己用,這樣,不僅能消滅山賊,還能增強國家的戰鬥力。
於是孫權采納了陸遜的建議,任命他為右部督,將此事全權交予他處理。
處於亂世之中,戰事總是接二連三的發生。
在丹陽,曹魏煽動費棧造反,並鼓動山區的越族居民起事,以此來充當曹軍的內應。
孫權命陸遜率兵前往征伐。當時,費棧人多勢大,而陸遜帶去的兵馬相對較少,雙方的力量可以說是非常懸殊。
但是,陸遜是什麼人?雖然形式嚴峻,但是他仍然有辦法轉變這種不利的局麵。
他事先對費棧進行了一番調查,得知此人膽大心細,頗有幾分聰明,所以之前他多次擊敗官兵。
對此,陸遜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穀,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有千軍萬馬的聲勢,攻心而上,從心理上徹底瓦解了叛軍。然後他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終於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這一形式的逆轉,可以說陸遜將費棧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勢已定,陸遜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同樣采用了查戶整頓的方法,將他們編入戶籍,讓他們種田納賦,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獲得精兵萬餘,使得東吳的統治得到了加強和鞏固。
隨後,陸遜率領所得精兵回駐蕪湖(今安徽蕪湖)。
有時,一個人的功績過於顯著,往往就會招來一些人的眼紅和嫉妒。
當陸遜返回蕪湖的路上,會稽太守淳於式參了陸遜一本,說陸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
陸遜剛返回蕪湖,就被孫權召見。
當他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後,既沒有生氣,又沒有痛罵淳於式,反而為淳於式說好話。
孫權對他的行為表示不解,便問道:"淳於式說你的壞話,你卻反過來幫他說好話,這是為什麼?"
陸遜說:"淳於太守奉行'養民'的策略,主張休養民生,所以對我的行為有所不滿,但是,如果換個角度考慮,他也是為了主公的大業考慮。若是為此我說他的壞話,就會影響主公的正確判斷,這不是一名忠臣應該做的事情。"
陸遜的這一番話令孫權大為驚歎,更加佩服他的品德及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