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呂 蒙 呂蒙之死
江陵一戰中,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荊州,並斬殺了蜀國大將關羽,威震天下,功勞之大,令人稱道。
為了嘉獎呂蒙的卓越戰功,孫權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推辭再三,不肯接受金錢,孫權不許。
自古英雄多磨難,有許多夢想成就大事業的人還未實現自己夢想,就溘然長逝,呂蒙就是其中的一位。
孫權封呂蒙為侯的詔書還未頒布,呂蒙就疾病發作了。呂蒙是孫權最信任的人,麵對他突然而來的疾病,孫權非常擔憂,當時孫權在公安,於是就把呂蒙接來安置在內殿,千方百計診治護理,並且下令,在國內招募醫者,凡能治好呂蒙病的人,賞賜千金。
孫權盡心為呂蒙治療,每當看見大夫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但又怕他過於勞碌,於是讓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每當他看見呂蒙病情略有好轉,能吃下點東西時,孫權就格外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像個孩子似的;每當看見呂蒙又不能進飲食時,孫權就長籲短歎,晚上也睡不好覺。
雖然,孫權極力想挽救呂蒙的生命,但是,天妒英才,建安二十年(公元220年)呂蒙終因病情加重,在內殿中去世,死時四十二歲。孫權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
呂蒙生前,每次因戰功而所獲得的金銀財寶,他都交到府庫中收藏。他告訴主管人員,等到他死了以後,把這些全部還給朝廷,並留下遺言,喪事一定要簡辦,不得奢侈。孫權後來知道了這些事情,不禁更加悲傷。
呂蒙的死,是吳國的重大損失。然而,關於他的死,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在這裏不妨拿來與大家討論。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呂蒙最後是被關羽鬼魂附體而死的。在呂蒙得勝之後,孫權擺慶功宴犒賞三軍,同時嘉獎呂蒙的卓越戰功。酒宴上,呂蒙突然變幻了一種嘴臉,自稱是關羽。他大罵孫權背信棄義雲雲,把孫權從寶座上趕了下來,自己坐上去。罵完後,七竅流血而死。
顯然,鬼魂上身這種情況是根本不存在的,這裏無疑是羅貫中的惡搞。在《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思想是極其嚴重的。在羅貫中看來,劉備作為漢室的後裔,他才是正統,吳國也要扁。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而如此重情重義的大將,結果卻慘死在呂蒙手裏,這使羅貫中非常不願意接受。而恰好的是,呂蒙也在關羽死後不久就死了,於是他就有意惡搞了呂蒙一把,並有一節寫玉泉山關公顯聖,關羽成了神仙,這樣一來才使自己心裏平衡了。
新《三國演義》中,呂蒙是被孫權毒死的。整部新版三國,都是後人對三國人物的重新理解,用現代人的眼光重新解釋並表現人物的性格。關於呂蒙之死,從某些角度來看,有一定的合理性。為了從大局著眼,孫權不讓呂蒙幹掉關羽,但是呂蒙不聽話,執意取了關羽的腦袋,給孫權出了難題。關羽一死,劉備必然會率領大軍攻打吳國,這讓孫權很害怕。於是一怒之下,幹掉了不聽話的呂蒙。
但是,從新審視一下,呂蒙一死劉備就不會伐吳了嗎?劉備伐吳豈是僅僅為了一個呂蒙。
呂蒙殺了關羽,已惹下大禍,這時候即使殺了呂蒙,也不能避免劉備伐吳。再說呂蒙奪荊州有功,為吳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即使他違抗命令殺了關羽,孫權也絕不可能毒死呂蒙。再者說,劉備惱羞成怒,正欲舉大兵來犯,殺了呂蒙,無異於自毀長城,誰還再敢給江東出力?孫權如果在這個時候殺呂蒙、逼走陸遜,豈不等於是自斷臂膀。仲謀乃是聰明絕頂之人,豈會在此時做如此愚蠢之事?從這裏看,顯然孫權毒死呂蒙純屬無稽之談。
綜合分析得出,呂蒙之死既不是演義上說的是關羽索命而死,也不是孫權害死的,之所以那樣篡改,隻是人們的一廂情願,是弱者的一種自我心理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