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爺,我們是過路的商人,風浪太大,想暫時在這裏避避風浪,風停了就走!"一個偽裝成商人的將士喊道。
"什麼商人,軍事重地不得停靠!"
"我們真是商人,船上裝的都是綢緞和瓷器,避避風就走,還請軍爺通融一下。"說完,幾個喬裝的士兵把提前備好的幾匹綢緞給烽火台的軍士送了過去,並聲稱這是小意思還請笑納。
見財起意的蜀軍士兵於是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讓他們風停了再走,熄滅了準備點燃的烽火。
夜越來越深了,守城的士兵們漸漸開始鬆懈了。而此時,在呂蒙的命令下,躲在船裏的吳軍迅速占領了烽火台,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
攻克了第一關,接下來就是進城了。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糜芳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被蜀國長期占據的荊州。
呂蒙就靠這"白衣渡江"之計非常順利地占領了荊州,而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竟然對呂蒙的行動一點也沒有察覺。
占領荊州後,呂蒙以仁德安撫荊州的百姓,他下令,軍隊不得騷擾百姓,不得隨便拿老百姓家的東西,否則軍法從事。
然而命令歸命令,總有人壯著膽子想試試呂蒙的刀快不快。
當時呂蒙手下有一個汝南籍的軍士,據說是呂蒙的堂弟。俗話說朝中有人好說話嘛,這個堂弟仗著呂蒙是自家的"兄弟",違背了呂蒙的軍令,拿了別人的鬥笠。
按說,在平時這也沒多大點事,隻不過拿了民家的一個鬥笠,再說還不是自己要,他是為了覆蓋官府的鎧甲。但是,此時卻觸犯了軍紀,吳軍剛剛進駐荊州,人心不穩。雖然隻是一個鬥笠,但卻可能激起老百姓的不滿。
令行禁止,呂蒙的堂弟擅取民家鬥笠犯了軍令,為了使別的將士引以為戒,呂蒙隻能殺一儆百,以正軍法。
在公堂之上,呂蒙的手下紛紛為他的堂弟求情。呂蒙雖然悲痛,卻必須執行軍令,他命令左右將其拉出門外斬首。眾軍聞之,不禁震栗,以致路不拾遺。
除了軍法嚴明以外,呂蒙還派人早晚慰問城中年長的人,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他們帶去衣服、藥物、食品,關羽府庫中的財寶,呂蒙一毫不取,全部封存。
呂蒙占領荊州後的一係列舉動受到了荊州百姓的信任和擁戴,為吳國在這裏長久的統治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呂蒙襲取了荊州,終於為東吳出了一口惡氣,但是隱患還沒有鏟除,因為關羽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