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薑 維 勉強支撐的北伐遺願(1 / 2)

第七章薑 維 勉強支撐的北伐遺願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眼疾發作,不久亡故,司馬昭接替他的職位,繼續掌管魏國大權。在這權力交接、魏國局勢不穩之時,薑維於這年的八月份再次率領大軍北伐。

大軍的主要目標是攻占狄道,但為了分散魏軍的兵力,於是薑維做出了分兵三路的態勢,在祁山、石營、金城做出了同時出兵的假象,借以迷惑魏軍。

對於蜀國的這次軍事行動,雍州刺史王經立刻上報朝廷,陳述蜀國兵分三路進軍的情況。消息還沒到達朝廷,當傳到西征將軍陳泰那裏時,陳泰覺得蜀軍兵分三路進軍不太可能,他果斷命令王經守住狄道,等待自己的大部隊從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到達後,從兩側夾擊蜀軍。

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不受,王經就是一個不聽話的主。無謀且魯莽的王經沒等陳泰大部隊的到來,就先率兵迎戰薑維。王經認為,敵我雙方兵力差不多,但自己還占據著地利,倒不如自己先趕走了薑維,立個頭功。

王經的軍隊在故關(今甘肅省臨洮北)與薑維的部隊遭遇,兩軍廝殺起來。最後王經大敗。幾天後,王經與薑維在臨西再次交戰,王經又敗。

被薑維打得大敗的王經帶著萬餘殘兵敗將逃回了狄道,閉門不戰,等待陳泰的大部隊援救。

薑維率軍把狄道團團包圍,但是他卻並不急於攻城,他要采取圍城打援的作戰策略,隻待陳泰兵來。

然而,百密必有一疏。原以為迎戰的是陳泰,沒想到薑維的死對頭鄧艾也參加了這場會戰。

王經大敗的消息傳到了洛陽,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為將軍,讓他領兵與陳泰所部兵合一處阻擊蜀軍,同時令司馬孚為後援,以備不測。

鄧艾數次與薑維交戰,深知薑維用兵之方略,與陳泰部會合後商議出兵策略,他們放棄了直奔狄道增援的方法,而是采取了兵分三路的方法,避開了蜀軍主力,繞過高城嶺(今甘肅省渭源西北),直接到狄道東南方的高山上。

鄧艾的這一招的確出乎了薑維預料,但是更讓薑維沒想到的還在後麵。

薑維發覺對方的援軍忽然近在咫尺,立刻派軍去攻山。但山勢陡峭,從上攻下易,從下攻上難。就在薑維正在為攻山發愁時,魏軍的另一路兵馬在蜀軍的背後出現了,頓時蜀軍陷入三麵受敵的境地。戰爭形勢急轉直下,無奈薑維隻能撤兵。令人不惑的是蜀軍的撤退並沒有遭到魏軍大規模的攻擊,後來才知道,原來陳泰是虛張聲勢,蜀軍背後的軍隊隻是一個小股部隊,然而自己卻中了對方的奸計。

九月底,蜀軍撤到了鍾堤。

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六月,薑維策劃再次北伐,他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帶領,另一路由鎮西將軍胡濟帶領,兩軍最後將與魏軍會戰於上邽。

七月,薑維率軍出祁山,魏軍以鄧艾為將遏製蜀軍。

鄧艾先行破壞了通往祁山的道路,薑維得到這一消息,命令部隊做出佯攻南安郡的架勢,鄧艾中計,在薑維軍通往南安郡的路上安營紮寨,以待蜀軍來戰。剛剛紮好寨,忽然有探子來報,說蜀軍朝渭水方向而去,這下鄧艾方知薑維的用意,攻南安郡是假,取上邽才是真。連忙拔寨起兵,馳援上邽。

薑維按著與胡濟約定的行軍日期奔向上邽,兵至段穀時,鄧艾率軍也趕到此處,於是兩軍廝殺起來,一時打得難解難分。

在與鄧艾的交戰中,胡濟可以說是決勝的關鍵因素,隻要胡濟的軍隊一到,薑維便可與胡濟一同夾擊魏軍,方可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