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幾度為官
陶淵明(約公元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尋陽柴桑人。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做過大官,祖父做過太守。陶淵明從小就對官場上的習氣反感,把主要精力用在讀書上。
陶淵明曾經在房子前麵栽了五棵柳樹,在柳蔭下讀書,讀到高興的時候,連飯都不吃了。碰到不高興的事情,他往往借酒澆愁。家裏很窮,好友經常送他酒喝。
陶淵明散散步,圍著院子走動。他的院子長滿了野草,綠油油的一片,灑滿了金黃色的陽光。微風拂來,掀起了他的破舊衣衫。肚子餓了,一看碗是空的;再看鍋,鍋也是空的。盡管他常常挨餓,但心情是愉悅的。
陶淵明讀了很多書,例如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等。他的思想很開闊,見解高明。人們都敬佩他。陶淵明寫了一篇《五柳先生傳》。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在文章中他把自己的生活寫得自在極了,人們都稱他為"五柳先生"。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頭一次外出為官。上司是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沒有什麼真本事,迷信一種叫"五鬥米"的道教,天天忙著煉丹,夢想長生不老。
王凝之信佛,常與和尚們在一起念佛,對國家大事卻不愛過問。陶淵明心想:"五鬥米道徒,佛家弟子,如何管理國家,我怎麼能在他手下為官!"
一天,陶淵明向王凝之提出辭官,王凝之和眾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有人問道:"你的職位不小了,還不知足嗎?"
陶淵明說:"為了當這個官,我放棄了太多的東西。"說完,他收拾行李回家了。後來,陶淵明又當了幾次官,都因為類似的問題,提出辭官。
陶淵明家中的生活,沒有經濟來源,愈來愈困難了。一天,陶淵明的叔叔來看望他,看到他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五個兒女餓得骨瘦如柴。叔叔對陶淵明說:"為了妻子兒女,你必須去當官養家呀!"
陶淵明點了點頭,地方長官舉薦陶淵明擔任彭澤縣的縣令。
那時,陶淵明快40歲了,把妻子兒女留在老家,自己來到了彭澤縣。他怕家人生活更加艱難,就雇了個身強力壯的青年,到他家幹農活兒。陶淵明看著跟大兒子同年的青年,寫了一封家信,叫他帶回家去。陶淵明的信是寫給大兒子的,在信裏說:
"我在外當官,家中生活的重擔落在你的肩上頭。你幹不了重活兒,我雇了一個青年去幫你。他和你一樣,也是有爹有娘,也是父母的心頭肉。你對他要像親兄弟一樣,不能欺負他。"